等她走远,孙祺放下摄像机,走进导演监视棚,不在意薛老师和俞师姐的调侃,自顾自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他还打了个响指。
“哟,薛姐,你看这小子,还挺自恋。”俞飞鸿直接对薛小璐说。
薛小璐笑着点头:“不过确实有点小聪明。”
孙祺心情很好,戏拍顺利就好,方法无所谓,能出效果就是好办法。
从那天开始,整个剧组的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年轻人们每天都在欢笑中度过。
好在拍摄进度一直很顺利,薛小璐也乐于看到这种轻松的气氛。
《那些年》讲述的是青春中的小遗憾,并不是那种沉重悲伤的故事,不需要压抑演员的情绪。
相反,这种愉快的氛围更能体现出学生时代少男少女的活力。
薛小璐甚至有意鼓励大家多一些打闹,让片场充满青春的味道。
孙祺事务繁忙,除了完成自己的戏份,还要负责整个剧组的拍摄进度,很少有时间参与师兄师姐们的聚会。
偶尔在休息时,他会讲一些后来的经典段子,或者随口说几句土味情话,总能引起大家一阵笑声。
小主,
在片场,孙祺有时也会客串摄影师,尝试一下掌镜的感觉,但不能拍摄刘一非的戏份。
按理说刘一非拍过很多作品,面对镜头早已得心应手。
可自从那天之后,只要孙祺举起摄像机对准她,她就忍不住笑场,情绪完全无法控制。
现在她看孙祺,怎么看都不顺眼。
孙祺对此感到无奈,只好放弃这个亲自在镜头前欣赏“神仙姐姐”的机会。
今晚将进入最后一轮推荐,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我会继续努力更新,恳请大家多多推荐,持续关注!
“电影是时代的反映,讲述的也是时代的故事。
在我们国家,过去十年最显着的变化,是国家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以及这种变化对人们心中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所有人都要适应这种变化,而首当其冲的,正是你们八零后这一代。”
孙祺非常认同这句话。
第一批八零后刚刚在城市站稳脚跟,即将步入成家立业的阶段,《那些年》这部电影想要展现的,正是他们青春岁月的记忆。
今天田壮主任来到片场,开始了现场教学。
正值剧组休息时间,孙祺和俞师姐像两个认真听讲的学生一样坐在一旁。
薛小璐在拍《送你一朵小红花》时已经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一看田主任这架势,立刻借口有事匆匆离开,临走还给师姐弟递了个“自求多福”的眼神。
导演监视棚里,田壮把椅子往后挪了挪,偷偷看了俞师姐一眼,利落地点燃一支烟,问孙祺:“孙祺,你说青春片和爱情片是一回事吗?”
这个问题让孙祺陷入了思考。
回想前世,很多电影打着青春片的旗号,其实只是把俗套的爱情故事换个包装,放在青春的外壳里宣传。
这些作品常常充斥着莫名其妙的深情、没有铺垫的两情相悦,不断向观众撒糖;后来更是模仿韩剧套路,先甜后虐,刻意制造冲突,加入三角恋、家庭阻挠、背叛、绝症、车祸和堕胎等情节。
孙祺想到这里,已经不想再继续吐槽了,只是对田壮摇了摇头。
“田老师,我觉得青春片和爱情片是不一样的。”
“爱情片的核心是感情,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情感展开的。”
“但青春片不一样。
记忆、情绪、经历,还有美好、遗憾、怀念……这些词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青春’。
它是每个人过去的一个缩影。”
田壮点点头,表示认同。
孙祺接着说:
“当然,电影需要美感,也需要亮点。
情感是影片中最动人的部分——这很合理,谁的青春里没有心动的时刻呢?”
“但如果一部青春片只讲爱情,这真实吗?”
“电影来源于生活。
除了男女主角之间细腻的感情,校园、校服,这些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印记。
而人生、成长、学习,才是青春中大部分的时间。”
“只有把这些都表现出来,才能完整地传达电影的价值观,让观众感受到……”
说到这儿,孙祺的声音慢慢低了下来。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种导演——总想对观众说教,总想灌输自己的想法。
他的脑子有些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