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实在出人意料

青春题材的电影,往往也带有特定时代的痕迹。

要打动观众,还原时代氛围是关键。

这部电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从男主角孙祺骑的旧式自行车,到家中九十年代普通工薪家庭的布置,再到卧室墙上贴着的周慧敏海报,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氛围,可见制作团队在场景上的用心。

整部影片色调明亮,充满活力,风格清新自然,接近当下流行的MV风格,打破了以往青春片为了怀旧而使用昏黄暗沉色调的习惯。

这种色彩上的创新,让人从视觉上就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好。

目前来看,各方面都处理得很不错,甚至可以说是高质量的作品。

接下来,就要看一部电影最核心的部分——故事本身了。

归根结底,电影就是用影像讲故事的艺术。

此刻,他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了期待。

他开始想要一口气看完。

很快,剧情迎来第一个转折:男女主角从一开始的互不顺眼,因借书这个情节逐渐靠近。

随后展现的是他们高中时期的青涩与美好。

处理得当,主次分明。

虽然是一部爱情片,但并没有把重点全放在感情上,而是更多地展现了两人在学习、理想和未来憧憬之间的平衡,贴近国内学生的现实状态。

小主,

两人之间没有刻意制造冲突,情感表达含蓄而内敛,充满中式校园恋情特有的羞涩,让他感到非常有共鸣。

甚至有一段,张利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工作,完全沉浸在电影中。

直到剧情出现变化,他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来欣赏电影的。

转折点在于两人没能考入同一所大学,这为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他猜测这部电影的结局可能是个遗憾。

当两人第一次约会,各自走在一条铁轨上时,张利更加确定:这是一个注定错过的结局。

这是典型的商业片手法,在美好中暗示分离的必然。

两条铁轨象征着两位主角——就像平行线,虽同行却永不相交。

这种表现手法,如同电影中常用十字路口象征人生选择,是好莱坞常见的结构方式。

此刻情感已达到**,转折自然随之而来。

果然,雨中的戏开场了。

到了这一段,张利的关注点已不同于普通观众——他更注重观察女主角的表演能力。

一部好电影,演员的出色演技是关键。

在之前的高中阶段,演员发挥空间有限,更多体现的是与角色的契合度。

而这场雨中戏,将成为两人演技的爆发点。

很好,确实很好。

张利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来,特别在刘一非的名字上画了个圈。

作为专业影评人,他在观影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对演员情况有深入了解。

刘一非虽演过几部电影,但她的代表作仍多在电视剧领域,因此可定位为电视剧演员。

电视剧演员从小屏幕走来,在情绪和表情细节上往往层次较浅。

而电影作为大银幕艺术,面部特写会被放大,每一个细微表情都清晰可见。

至于孙祺,张利也做了研究。

这位演员因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出色表现,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奖。

张利特意观看了那部作品,不得不承认,这个奖项实至名归。

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演员,能在这样的年纪展现出如此演技,令人惊喜。

总体来看,孙祺在这场戏中的表现不错,但受限于角色设定,未能完全发挥。

反而是刘一非的表演让他感到震撼。

这真的是那位以仙气和角色契合度着称的“神仙姐姐”吗?

她的演技在这段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种发自内心的悲伤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张利甚至注意到,现场不少观众随着剧情发展,情不自禁地喊让男主角回头。

由此可见,观众对这段表演的代入感有多深。

这确实是一位优秀的演员。

整部电影选角非常成功,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都很高,甚至可以说是完美。

仅凭这段表演,就足以成为刘一非演艺生涯中的一个经典角色。

影片即将结束,只剩下最后的关键情节。

此时张利已经合上笔记本。

他很想知道电影会如何收尾。

出人意料,实在出人意料。

他没想到,电影竟然安排了一场婚礼,通过男主角亲吻新郎的方式,来表达对女主角的爱。

很好,确实很好。

整部电影没有花哨的技巧,只有恰到好处的基本手法,处处体现出创作团队的用心。

张利感到一阵激动,像是发现了珍宝。

这部电影的评分绝对在8.0以上,甚至可能成为青春题材的经典之作。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部片子的导演是薛小璐,一位新人女导演,之前是编剧出身,对情感表达特别拿手。

不过,张利记得薛小璐以往的编剧风格总是偏向忧郁和苦涩,让人情绪低落。

不知道为什么,《小红花》和《那些年》在情感上有了很大转变,尤其是这部《那些年》,虽然同样讲述遗憾,却让人觉得即使结局不完美,也愿意再经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