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他们是来施展才华的士人,又一口江东口音,城吏不再怀疑,客气许多。
万一此人真有才学,被新皇看中呢?
今日我这般为难他们,只怕要被记恨上了?
然而该查的还得查。
“有的!”
张良、项羽、项伯取出杨木制成的“符”
与柳木削成的“传”,递交给城吏。
自商鞅变法起,秦国便以“令民为什伍”
之制,将百姓纳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的严密管理之中,对户籍极其重视。
新生儿须登记,死者须上报除名。
官吏也时常核对户籍,以防瞒报虚报。
凡在册之人,皆须向国家承担赋税、兵役等义务,并与同“伍”
之人相互监督,缉拿不法之徒。
连坐制度的推行,更加强了百姓对户籍的认同。
至秦始皇时,推行“初令男子书年”
“使黔首自实田”
等政策,进一步强化对民众的控制,保障国家赋税与徭役的来源。
如今户籍管理已相当完备,以“户”
为单位,划分为普通民户、军役、徒役、私奴、市籍、弟子、高爵者及宗室等不同类别。
户口册上详细记载姓名、年龄、土地、身高、容貌等资料,并实行“符”
“验”
“传”
制度。
“符”
与“验”
相当于身份证明,以杨木牌制成,刻有籍贯与身份信息。
“传”
则如官府开具的介绍信。
在秦国,百姓不可随意远行。
出门须有正当理由,并由籍贯地的里正或亭长担保,出具“传”
为凭。
若无“符”
与“传”,连客栈也无法入住。
店家若收留无证之人,一旦查出,将受连坐之罚。
张良常年奔走于六国之间,自有手段获取符传。
“可以了。”
城吏看罢符传,交还张良他们,又好心提醒:“明日是陛下继位后的祭天大典,城中戒备森严,若无要事,切勿在街市逗留。”
“多谢提醒。”
张良一行应声走过。
“真是麻烦!”
项羽不屑道,“我们楚地,从无这些规矩。
大丈夫在世,想去哪便去哪!”
“籍!慎言!”
项伯瞪了项羽一眼。
项羽哼了一声,不再言语。
来咸阳之前,项梁曾嘱咐他,此行一切须听从项伯安排。
项羽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唯独对项梁的话尚能听从。
项伯,本名项缠,是项羽的叔父。
他看向张良,问道:“先生,你在城中可有落脚之处?若没有,不妨与我们同行。”
项伯年轻时,曾因触犯律法获罪,
幸得当时在下邳行侠仗义的张良收留庇护,才得以保全性命。
因此,他对张良心怀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