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扩建兵工厂,研发新器

传令兵跪在坡前,铠甲沾着黄土,战报高举过头。我接过,纸面粗糙,字迹急促:“鲜卑游骑已破辽水防线,公孙渊退守襄平,急请援兵。”

风从北面吹来,卷起衣角。远处民夫仍在掘土,号子声未停,可这声音再响,也盖不住边关的蹄声。

我将战报递给李铮。他展开一看,眉头一紧。

“幽州守将请命出征。”他低声说,“但神机营弹药仅够支撑一役,若战事拖延,恐难继。”

我未答,只转身下山。马钧已在坡下候着,见我下来,快步迎上。

“丞相,蒸汽机图纸已按您昨日所言修改完毕,锻压机若成,枪管可批量铸制,不必再靠手工打磨。”

我接过图纸,纸面厚实,墨线清晰。这是系统昨日奖励之物,名为“基础蒸汽机设计图”,附带简要说明。我本不通此道,但马钧一见便如获至宝,连夜推演,今日便呈来改进之图。

“能快到几时?”我问。

“以往一日不过制枪十杆,若此机运转,可增至百杆以上。”他眼中发亮,“且精度更高,不易炸膛。”

我点头,将图纸折好收入袖中。

“走,回城。”

马车驰入洛阳西门时,天已近暮。街巷渐静,但城西一片却灯火通明。流民棚户连绵,炊烟袅袅。那里原是废弃军屯,如今成了安置之所,也是我选定的新兵工厂址。

军机堂内,烛火初燃。姜维与李铮随我入内,马钧捧图纸随后。案上已摆好幽州地形图,另有一册神机营现存武器清单。

“鲜卑压境,非一日可平。”我开口,“公孙渊虽降,但辽东未稳,若外敌深入,河北必乱。新政刚行,百姓初安,经不起再战。”

姜维肃然:“若不出兵,辽东恐失;若出兵,现有火力恐难压敌骑。”

“所以,”我目光扫过三人,“不能再靠一枪一弹省着用。我们要建厂,要量产,要让火器如雨。”

堂内一时寂静。

李铮迟疑道:“国库尚紧,陈司徒昨日还言,减赋之后,若再大兴工造,恐难周转。”

“民可缓征,军不可缓备。”我断然道,“没有强军,何来安民?今日修渠,明日开厂,都是为了让人活下去。可若外敌杀来,谁来护这活路?”

姜维抬头:“丞相之意,是重启兵工厂?”

“不止重启。”我取出图纸,摊于案上,“是扩建。洛阳、成都、长沙三地并举。以蒸汽机为核,先产后膛步枪,再攻连发机枪。火力密度上不去,再多兵也挡不住骑兵冲锋。”

马钧俯身细看图纸,手指轻点关键结构,忽然抬头:“若准我试制锻压机,三个月内可出样机。”

“准。”我当即应下,“你为总匠师,专司技术研发。凡有疑难,直报于我。”

他又问:“工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