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解决了贾赦这个心腹大患,贾琮只觉得身心一轻,许多被搁置的计划可以提上日程了。首当其冲的,便是将他精心准备的话本书稿付诸刊印。
自从上次小年宴后,他讲的白蛇传在姐妹中引起热烈反响,贾琮便意识到,这个时代的精神娱乐生活是何等匮乏。一部优秀的话本小说,其市场潜力绝对巨大。于是,在刻苦攻读之余,他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文字功底,开始着手“创作”。
他选择的第一部,便是恢弘磅礴的《三国演义》。他仔细斟酌,尽量使用符合本朝背景的语汇和叙事方式,保留了其核心情节和人物魅力,尤其是那开篇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宏大开篇,更是原汁原味。
此外,他又汇编了一本短篇故事集,收录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倩女幽魂》等凄美动人的爱情志怪故事,以适应不同读者的口味。
如今手稿已成,贾琮便想着寻个书坊出版。他首先想到的,便是翰墨斋。那里不仅是他与恩师赵文渊初遇、改变命运的地方,更深知翰墨斋乃是赵家产业。老师一家虽位居高位,名满天下,却秉持清正廉洁之家风,不贪不占。维持偌大家族开销,以及支持翰墨斋提供免费阅读、抄录的善举,都需要稳定的财源。书坊生意不失清正之名,又能盈利,正是最佳选择。如今翰墨斋已是京城最大书坊之一,分行遍布全国,渠道畅通。肥水不流外人田,贾琮自然首选此处。
回到府中,安抚了为自己担忧了一夜的锦云和晴雯,贾琮取出誊写工整的两部手稿,便往翰墨斋走去。
再次踏入翰墨斋的大门,贾琮心中感慨万千。就在数月前,他还是那个只能蜷缩在角落、席地而坐、依靠免费阅读艰难获取知识的卑微庶子。而如今,他已脱胎换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这一切的起点,皆源于此地。
正当他望着那排排书架微微出神之际,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小师叔?您怎么来了?”
贾琮回头,见是赵良弼,笑道:“良弼,你也在?”
赵良弼忙上前行礼,解释道:“今日陪谢先生来盘查一季度账目。”他口中的谢先生,是赵府的大账房,亦是赵文渊的故交,虽只有举人功名,却极擅数算,若非身有残疾,早凭此才学入国子监任职了。
贾琮说明来意:“我写了两本话本,想来翰墨斋问问,能否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