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随赵家兄弟来到赵府书房时,赵文渊已端坐其中,手捧书卷,神色平和。见贾琮进来,他放下书,目光温和却带着审视:“来了。近来事务繁杂,可有懈怠功课?”
贾琮恭敬行礼:“回老师,学生不敢或忘。虽杂事缠身,然每日必抽空温书制艺,未曾有一日间断。”他这话并非虚言,拥有过目不忘和超强领悟力的金手指,使得他的学习效率远超常人。即便在灵妙寺、处理酒楼事务的间隙,他也总能挤出时间沉浸于经史子集和八股文章之中。
赵文渊点点头,取过一篇早已备好的时文题目让贾琮当场破题、承题、起讲,并限时完成一篇完整的八股文。
贾琮凝神静气,略一思索,便提笔蘸墨,文思如泉涌,笔下如有神。不过半个时辰,一篇结构严谨、破题精准、论述有力、文采斐然的文章便已写成。
赵文渊接过文章,仔细阅读起来。起初面色平静,越看眼中惊讶与赞赏之色越浓。待到看完,他抚须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好!破题如刀,承转自然,起承转合间法度严谨,论据充实,文气贯通。更难能可贵的是,于圣贤道理中,竟能隐隐透出几分经世致用的锐气与格局。琮儿,你非但未有退步,反而精进了不少!照此下去,今科秋闱,中举大有希望!”
他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慰,但随即又严肃告诫:“然,科举之道,如逆水行舟,切忌骄躁。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务必戒骄戒躁,持之以恒。”
一旁的赵良弼和赵良翰早已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深知祖父眼界极高,能得他如此评价是何等不易,都说出中举有望,那这其实就是说不中举那就是有黑幕了!再想到贾琮这段时间又是被绑架、又是开酒楼、又是避祸寺庙,竟还能在学业上有如此大的进步,这简直非人哉!两人张大了嘴巴,看向贾琮的眼神如同看怪物一般。
贾琮忙躬身道:“学生谨记老师教诲,定当勤勉不辍。”
考较完毕,贾琮想起心中困扰,趁机请教道:“老师,学生近来常感力不从心。诸事繁杂,却无人可用,凡事皆需亲力亲为,或如履薄冰,想要招募些人手,但是又无从挑选可信之人。长此以往,恐耽误正事,亦难成一番事业。不知该如何破解此人手匮乏之局?还请老师教我!”
赵文渊闻言,不由失笑,指着他道:“你啊,当真是身在宝山而不自知。”
贾琮疑惑:“还请老师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