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个叫赵六的秀才,此人满腹经纶,却胆小如鼠。他最怕的不是考场落第,也不是穷困潦倒,而是“缧绁之忧”——也就是担心被关进大牢。
这毛病从他曾祖父那辈就落下了。据说他曾祖父有次喝醉了,误把县衙当成茅房,在里面解了个手,被关了三天。从此赵家就落下这个心病,一到县衙附近就腿软。
这天赵六上街买墨,远远看见两个衙役在张贴告示,他立刻转身要绕道。谁知衙役见了他,眼睛一亮:“赵秀才留步!”
赵六两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差、差爷,学生一向安分守己...”
“知道知道,”衙役笑道,“是新来的县太爷要修地方志,请秀才您去当编修。”
赵六这才松了口气,可一听要去县衙,心里又打起鼓来。但转念一想:这可是接近县太爷的好机会,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第二天,赵六战战兢兢地走进县衙。这县衙后院有个书库,里面堆满了陈年卷宗。县太爷交代他:“赵秀才,你先把这些卷宗整理整理,有用的就留下来修志。”
赵六连连称是,等县太爷一走,他望着满屋子的卷宗,忽然灵机一动:“我何不先把那些判得重的案子找出来?万一哪天我不小心犯了事,也好知道该怎么辩解。”
这个念头一起,他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他翻到一桩盗窃案,案犯偷了一只鸡,被判了三年。赵六摇头:“太重了太重了,这要是换成我...”
话没说完,他脚下一滑,手里刚泡的热茶“哗啦”全洒在了一卷古籍上。这书可是县太爷的珍藏!
赵六魂飞魄散,手忙脚乱地擦拭,结果越擦越糟,好好的一本书变得皱巴巴,还有几页字迹都模糊了。
“完了完了,损坏官物,这得判几年?”他赶紧去翻卷宗,手抖得差点把整架书都掀翻。
正慌乱间,门外传来脚步声。赵六情急之下,把湿书往怀里一塞,想带出去晾干。谁知刚走到院中,就撞见了县太爷。
“赵秀才行色匆匆,这是要去哪儿?”
“学、学生家中突然有些急事...”赵六支支吾吾,怀里的湿书渗出水来,在他胸前染出一大片深色。
县太爷眯起眼睛:“你怀里揣的什么?”
赵六脑子里“嗡”的一声,想起刚才看的那个盗窃案,脱口而出:“是鸡!一只鸡!”
“鸡?”县太爷愣住了。
赵六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不不不,是书...也不是...”
他手忙脚乱地掏出湿漉漉的书本,县太爷一看,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这是本官珍藏的《永乐大典》残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