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另一个老人接话,上次我生病,他亲自给我煎药!我说使不得,他说老人家,我也是农民的儿子,煎个药怎么了?
巡察使心里开始打鼓。他走到乡公所,只见张老实正在院里和泥瓦匠一起修补屋顶,满身是泥。
张大人这是...巡察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哦,巡察使啊!张老实从屋顶爬下来,屋顶漏了,正好补补。悃愊无华,自己动手,省钱了!
巡察使看着这个满脸是泥的,忽然明白了什么。
当晚,巡察使没去县城,就在张老实的乡公所住下。张老实给他炒了一盘鸡蛋,煮了一锅小米粥:乡下没什么好东西,鸡蛋是李大娘送的,她家的鸡吃虫子,蛋特别香;小米是王老汉种的,熬粥最养胃。
巡察使吃着简单的饭菜,看着简陋却整洁的乡公所,忽然放下筷子,对张老实深深一躬:张大人,我错了。
原来,这位巡察使也是寒门出身,当年也是个悃愊无华的读书人,只是官场沉浮,渐渐迷失了本心。
回到州府,巡察使上书朝廷,极力推荐张老实。奏折上写道:臣观张老实其人,悃愊无华,真心为民,实乃官场清流。今桃源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皆其之功...
皇帝看到奏折,很是惊讶:如今还有这样的官?于是微服私访,亲自来到桃源乡。
皇帝扮成商人,在乡里转了一圈,果然如奏折所说。他找到正在田里帮农民收割稻谷的张老实:张乡长,你为何亲自下田?
张老实擦把汗:稻谷熟了就得赶紧收,多一个人多一双手。悃愊无华,干活不分官民。
皇帝又问:我听说你因为不懂官场规矩被降职,不觉得委屈吗?
张老实笑了:有什么委屈的?当官不为民,不如回家种地。我张老实没什么本事,就是悃愊无华,真心待人。
皇帝深受感动,亮明身份。张老实吓了一跳,就要下跪,被皇帝拦住:爱卿免礼!朕要重用你这样的好官!
第二天,圣旨下达:张老实升任青州知府,赐牌匾悃愊无华。
张老实升了官,还是老样子。上任第一天,他对全府官员说:我这人没啥本事,就是悃愊无华。以后大家跟我一样,实实在在做事,真心实意为民。谁要玩虚的,别怪我张老实不客气!
官员们面面相觑,都知道这位新上司是动真格的。
张老实还把皇帝赐的牌匾挂在府衙大堂,每次审案都要指一指:看见没?悃愊无华!别跟我来虚的!
说来也怪,在张老实的影响下,整个青州的官场风气都为之一变。官员们不再热衷于应酬送礼,而是比着谁为民做实事多。百姓们编了顺口溜:青州来了张老实,官员不再摆架子;悃愊无华是招牌,真心为民人人爱。
三年后,青州大治,成为全国典范。皇帝再次召见张老实,问他治国之道。
张老实还是那句老话:皇上,臣没什么治国之道,就是悃愊无华。
皇帝哈哈大笑:好一个悃愊无华!若天下官员都能如此,我朝何愁不兴!
从此,悃愊无华这个成语就在民间流传开来。不过现在的意思更丰富了:它既指真诚朴实,不玩虚的;也指那些因为太实在而闹出笑话,但最终赢得人心的人。
至于张老实,他后来官至宰相,却始终保持着悃愊无华的作风。据说他退休回乡时,全部家当就一辆马车,里面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各地百姓送的特产:一袋米、一包枣、几匹布...
用他的话说:这些最实在!悃愊无华,才是真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