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境”那令人窒息的数据深渊挣脱,回到充斥着潮湿霉味和城市噪音的逼仄出租屋,林风有种恍如隔世之感。虚拟世界那疯狂的色彩与扭曲的规则仍在视网膜上残留,与现实中窗外灰蒙蒙的雨景形成尖锐对比。他摘下头盔,脱下感应服,冰冷的空气接触皮肤,带来一丝真实的战栗。
脑海中,那纯净的星蓝色系统界面稳定如初,但记录下的信息却如同沸腾的岩浆——【织网者】的“门扉”计划、【远星号】的密钥关联、【观测者】的内部清理、【解密者】的隐秘活动……无数线索碎片相互碰撞,试图拼凑出一幅更大的、却更加令人不安的图景。
他需要行动,但不能盲目。掘墓人留下的钥匙与齿轮标记是一个可能的突破口,但如何使用,在何处使用,需要慎之又慎。
首先,他需要确认自身环境的安全,并尝试捕捉“观测者”内部动荡可能带来的细微变化。
接下来的两天,林风恢复了“正常”的外卖员生活。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服,骑着破旧的电动车,穿行在临江市的大街小巷。但这一次,他的感知全开,如同一个移动的、高度敏锐的探测节点。
【能量感知增强 Lv.2】与【星图导航 Lv.1】被他运用到了极致。送餐途中,他不再仅仅关注交通和订单,而是将一部分精力用于“扫描”这座城市无形的脉络。
他“看”到,“织网者”那特有的、混乱而粘稠的能量残留,如同污渍般分布在城市的某些特定角落——废弃的工厂、老旧的通讯基站附近、甚至是一些人流密集的商场地下车库的隐蔽处。这些残留大多处于惰性状态,但其中几处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仿佛在蛰伏,等待着什么。这印证了掘墓人关于“追猎”的警告,它们确实在活跃,在搜寻。
更让他注意的是“观测者”的动向。那些冰冷的、秩序井然的监控能量节点,其分布和强度似乎发生了一些极其细微的变化。某些区域的监控密度略有下降,而另一些原本不被重点关注的区域(比如临近市政档案馆的几个街区),监控强度却反常地提升了。这种内部的调整,是否与日志中提到的“内部清理程序”有关?他们在找什么?或者,在防备什么?
在一次送往临江市图书馆(与历史档案馆毗邻)的外卖订单中,林风刻意在档案馆外围稍作停留。【能量感知】捕捉到档案馆内部传来一阵极其短暂、但强度不低的能量波动,带着“观测者”特有的秩序感,却又夹杂着一丝……急迫与混乱?紧接着,他看到两名穿着黑色制服、气质明显不同于普通保安的人员,神色严肃地匆匆驾车离开。
有问题。档案馆里一定发生了什么,或者存放着什么,引起了“观测者”的紧张。
这或许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