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于其他国家,法国,英格兰,丹麦,瑞典等国虽然对维也纳的也表示了同情,但说到底,这些国家在看到奥地利被暴打,心里占大多数的还是幸灾乐祸。
但向这些国家出使也并非是无功而返自讨苦吃。
在异端与异教的考量与抗击奥斯曼入侵的政治正确压迫下,即使是这些远离战争中心的国家也多多少少的为奥地利提供了一些援助。
例如,法国为表彰自身欧陆大国的身份,即使国内的投石党起义还没完全镇压下去,也象征性的捐出了一些军粮和武器,虽然不多,倒也聊胜于无。
本来瑞典政府中也想跟法国一样随便捐点物资意思意思,可谁知女王克里斯蒂娜直接大手一挥,把自己的小金库掏空一半,换成了1500杆瑞典火枪和配套的大量火药连带着一起送到奥地利使者手中。
而至于西班牙这个奥地利的老派盟友,虽然自己国内的情况也是一团糟,但对于同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西班牙还是直接派了五千人的一支精锐军团走海路经北意大利前往维也纳支援奥地利。
勃兰登堡自不必说,就算卡尔不来,威廉都会带着全部身家亲自领兵前往维也纳帮助卡尔。
……………………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本次奥斯曼人的西进,奥地利可以争取的盟友有很多,波兰,巴伐利亚,萨克森,勃兰登堡,波兰以及西班牙。
虽然这些盟友大都因为战争的创伤而导致国力大减,很难给到奥地利强大的支援,但是,随着欧洲各国的广泛响应,以及奥地利外交部门的有意宣传,现如今这场战争已经被包装成为基督教世界对抗伊斯兰入侵的防御战了。
就连教宗,在面见过奥地利使节后都亲自发表声明,号召所有信奉基督的子民都前往维也纳前线抗击奥斯曼。
因此,可能奥地利的各个盟友能够提供的专业军队数量很少,最多的勃兰登堡公爵腓特烈·威廉将全国近八成的军队抽出来,也不过六千人左右,加上其他各国的军队,奥地利这一方的职业军队人数也不过四万,仅仅是奥斯曼一方的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