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鹏与学鸠

触及“道枢”的惊鸿一瞥,让林煜把握到了这片“梦蝶领域”运转的微妙韵律。它并非铁板一块,其“齐物”与“无待”的规则,亦有核心维系。强行否定其规则,如同否定水流之性,必遭反噬。但若顺应其性,却展现其规则无法容纳之物,或许能令这过于“纯粹”的梦境产生裂痕。

他想到了《逍遥游》中,那“有所待”的鲲鹏,与嘲笑它的“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的学鸠。在这片追求绝对“无待”的领域里,任何“有所待”的存在,都应是被消解的对象。然而,若将这“有待”推向极致,以其本身磅礴的存在,去叩问这“无待”的边界呢?

是时候,将领悟化为行动了。

林煜立于蒙泽之畔,双目微阖,将心神彻底沉入体内那纷繁的“业债”之中。但这一次,不再是抗拒,不再是挣扎,而是邀请,是统合。

“来吧,”他以意念为引,沟通着那些沉重而强大的印记,“孙武之兵道,无需杀伐,只需展现其‘倚仗天地、依循法度’的‘有待’!”

兵道煞气冲天而起,却不再充满侵略性,而是化作一道道严谨、冰冷、充满秩序感的玄黑轨迹,如同军阵罗列,彰显着其对规则与结构的绝对依赖。

“墨子之兼爱,无需悲悯,只需呈现其‘视人如己、兴利除害’的‘有待’!”

兼爱之光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柔和地绽放开来。它不再像以前那样试图普照世间万物,而是将光芒聚焦于那些更为细微和具体的事物上。

这束光细致地勾勒出无数清晰的人伦纽带,仿佛是用金线编织而成的精美织物。这些纽带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责任和义务,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同时,兼爱之光也照亮了城郭的轮廓,展现出城市的布局和建筑的细节。城墙、街道、房屋,每一处都被这温暖的光芒所渲染,显得格外真实而生动。

不仅如此,这束光还穿透了器械的表面,揭示出其中的原理和奥秘。无论是精巧的机械装置,还是复杂的工具,都在兼爱之光的照耀下展现出其内在的逻辑和实用性。

通过对社群、实利和具体生命的深切关联的展现,兼爱之光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它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

“老子之虚无,无需寂灭,只需表达其‘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的‘有待’!”

虚无道韵弥漫开来,不再吞噬一切,而是演化出混沌初开、阴阳流转、万物依循大道而生灭的宏大景象,揭示着即便“无”,也依赖于“道”的运行,并非绝对的空无。

“荆轲之名执,无需疯狂,只需燃烧其‘寄托青史、渴求铭记’的‘有待’!”

名执之火熊熊燃烧,不再灼烧灵魂,而是化为一道璀璨夺目、直指人心的光柱,强烈地表达着个体意志对超越时间、寻求共鸣的极致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