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守府内,灯火昏暗。关羽独自一人,坐在案前。案上,没有地图,没有文书,只有一盏摇曳的油灯,以及横置于前的青龙偃月刀。
刀身之上,那墨黑的纹路,在昏暗的灯火下,仿佛活物般缓缓蠕动,已然覆盖了超过七成的面积!那墨色深沉得几乎要将周围的光线都吸进去,唯有刀锋边缘,还残留着一丝倔强的青冷光泽。
门外,是风雪呜咽,是死寂的城。门内,是形单影只,是心火将熄。
林煜和禽滑素静静地站在角落,如同两个沉默的见证者。他们没有打扰,只是看着。
关羽伸出手,指尖缓缓拂过冰凉的刀身。当他的指尖触碰到那墨黑纹路时,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那墨色仿佛带着刺骨的寒意,直透灵魂。
“雪……”他望着窗外被雪光映得微微发亮的夜空,喃喃自语,“好大的雪……这样的天气……援军……怕是更难行军了……”
他的声音很低,充满了无法掩饰的忧虑与……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怨怼。
“然,大哥……三弟……他们定然已在路上!”他猛地攥紧了拳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声音也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强行注入的信念,“他们绝不会弃关某于不顾!绝不会!桃园之誓……同生共死……他们定会来的!只要再坚守几日!几日便可!”
他反复强调着“援军”,强调着“桃园之誓”,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对抗那无孔不入的寒冷与绝望。然而,他越是强调,那墨黑纹路蔓延的速度,似乎就越快了一丝!那并非劫火的灼热,而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因期盼落空而产生的冰冷怨念与质疑,在悄然滋长!
现实领域中,关羽本体通过记忆场景,其周身的劫火不再内敛,反而随着记忆中对“援军未至”的执念加深,开始加速侵蚀他的心神!暗红色的火焰与那墨色龙影交织得更加紧密,发出“滋滋”的、仿佛灼烧灵魂的声响。
“宁死不屈……”关羽再次低语,这次是针对他自己,“关某纵横一生,岂能向江东鼠辈屈膝?唯有战死沙场,方不负这一身傲骨,不负大哥知遇之恩!宁死不屈……宁死不屈!”
他将“宁死不屈”与“不负大哥”捆绑在一起,将这最终的刚烈,视作对桃园誓言的最后践行。这固然悲壮,却也彻底堵死了任何其他可能(比如战略性突围),更将那份对援军未能及时抵达的失望与怨愤,深深压抑在了这看似决绝的刚烈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