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广是技术人才,原本在明朝工坊做过匠户,后来投身大汉军,专注于火器研发与改进。正月里马岳视察军工坊时,还曾与他详细讨论过燧发枪的改良可能性。
“胡广。”
马岳的语气带着明显的重视。
“你是务实的技术人才,不尚空谈,只重实效。
火器研发,兵器打造,乃我军强弱关键。你在此道上的专注与钻营,我亲眼所见。
天工署要的就是你这种脚踏实地、能不断推陈出新的实干家。未来强军利械,大半要着落在你等身上!”
胡广不善言辞,听到大帅将自己所从事的工匠之事提到如此高度,黝黑的脸膛因激动而泛红,他用力抱拳,声音洪亮:
“大帅放心!胡广别的不会,就会打铁造器!定给兄弟们造出最好、最利的火铳火炮来!”
他心中热血沸腾,只觉得平生所学,终于有了毫无保留施展的舞台。
最后,马岳看向站在稍后位置,衣着简朴但收拾得干净利落,面容憨厚中透着精明的杨正色。
此人原是重庆府下的一个富户,家有几十亩田和一些佃户。
在大汉军推行农社、分田政策时,他是第一批积极响应并主动配合的乡绅。
不仅带头接受分田,还让两个儿子参军,加入农社后更是积极推广农业技术。
因读过些书,懂得些农事要点,在协助组织村一级农社中表现出色,被周维发现并推荐上来。
“正色,”
马岳的语气格外温和。
“你本是富户,能识大体,顾大局,在我军推行新政时率先响应,积极配合分田,送子参军;
更难能可贵的是,你并未固守私利,反而积极投身农社,利用自身见识帮助乡邻,推广农技,推进村社建设。
此等眼光与胸襟,实非常人所能及。
农社之事,关乎我等根基与民心向背,由你这般既知民间疾苦,又明大义、有担当的人来主持,再合适不过。”
杨正色没想到大帅对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富户背景如此了解,且评价如此之高,心中又是惶恐又是感激。
他上前一步,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些许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