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乌桓挑衅,边境告急

陆昭正盯着伤兵名册上那个歪歪扭扭的签名,笔尖顿了顿。那名字写得像被马踩过,可人还坚持要归队。他刚想批个“准”,外头传令兵撞开帘子,铠甲带风。

“北线三号哨,火!”

陆昭没抬头:“烧了多久?”

“回使君,昨夜子时起的火,今晨卯初才断。探马说……整座哨所塌了,粮仓全毁。”

他放下笔,起身走到墙边沙盘前,手指划过从渤海湾到滦水北岸的几处墩台。昨天风向偏北,火势能一路烧到屯粮点,绝不是偶然。他记得校场那匹惊马——有些事,看着像意外,其实是试探。

“赵云呢?”

“还在北校场带训兵练共鞍,刚摔了个兵,正包扎。”

“叫他来。”陆昭转身,“不,别叫了。传令:暂停训练,轻骑五十,即刻沿旧驿道北上查探。另外——”

他顿了顿:“把田丰请来,我要点烽火。”

传令兵一愣:“十六墩台全点?这可是战时才用的信号。”

“那就当现在是战时。”陆昭盯着沙盘,“去吧。”

半个时辰后,赵云披着半干的皮甲冲进议事厅,靴子上还沾着校场的泥雪。他刚从马背上滚下来,肩头擦伤还没结痂,进门第一句就是:“谁放的火?乌桓?”

“可能是。”陆昭递过一份气象记录,“昨夜北风三更起,烧得正好。你带人去查,别硬碰,看痕迹、数马蹄、辨方向。他们要是真来了,总会留点话。”

赵云点头,转身就走。

“等等。”陆昭从案下抽出一块布条,“把这个带上。万一找到人留的东西,别用手碰。”

赵云接过,布条泛黄,一角绣着个模糊的“甄”字,是甄家商队常用的封货标记。他没多问,塞进怀里,大步出门。

北风卷着雪粒抽在脸上,赵云带着小队沿驿道疾行。三号哨建在滦水支流拐弯处,地势低,易守难攻。可等他们赶到时,只剩焦木歪斜地戳在雪地里,像一群烧断腿的士兵。粮仓塌了一半,黑灰被风吹得四处飘,踩上去直冒烟。

“有人来过。”赵云蹲下,手指捻了捻灰烬,“火是夜里点的,但灰还潮,说明没烧透。他们急着走。”

手下兵卒在废墟边发现一行脚印,深浅不一,明显是故意踩出来的。再往前几步,雪地上赫然印着一个大字——“狗”。

赵云盯着那字看了两秒,冷笑一声:“还挺会写字。”

他招手,亲兵取来油纸和炭条,拓下字痕。又从断墙上掰下半截箭杆,箭羽是乌桓特有的狼毛捻成,箭头带倒钩,专破皮甲。马粪也收了两坨,冻得硬邦邦,一看就是昨夜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