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局势胶着,谋士再献策

赵云站在校场边,枪杆拄地,盯着远处敌营的方向。风还在刮,吹得旗子猎猎作响,可那声音听着不像战鼓,倒像谁在背后拍巴掌,一下一下,不紧不慢。

他扭头看了眼主营高台,陆昭正低头看沙盘,郭嘉蹲在一旁,手里拎着半壶酒,用木棍在沙盘边上敲了三下,像是在打节拍。

“你这人,打仗还带伴奏?”赵云走过去,顺手把枪靠在台边。

郭嘉咧嘴一笑:“这不是怕你睡着嘛。再说了,你听听——”他又敲了两下,“这节奏,像不像运粮车轱辘压土路?”

赵云皱眉:“你喝多了吧?”

“我没喝多,是你们太清醒。”郭嘉晃了晃酒壶,凑近沙盘,“你看,他们昨晚移营,不是撤,也不是强攻,是换了个姿势趴着。前脚刚退,后脚就分兵三路,在西坡、南沟、北岭来回转悠,鼓也不敲,火也不点,光走路,走得还挺齐。”

陆昭没抬头,手指在沙盘上一条红线来回划动:“这是拖。想让我们跟着转圈,耗到筋疲力尽。”

“对喽!”郭嘉一拍大腿,“他们不怕输一阵,就怕耗不起。可咱们也不怕耗,问题是——”他顿了顿,把酒壶往地上一放,“咱们有屯田,有百姓送饭,他们吃什么?”

赵云眼神一动:“你是说……他们的粮道?”

“聪明。”郭嘉拿起木棍,顺着那条红线一路推过去,“冀北这几条道,看着宽,其实就三条能通车马。一条走昌平,一条过安乐,最要命的是这条——滦水东岸的窄道,卡在山口里,两边都是陡坡,车一辆接一辆,连错身都难。”

陆昭终于抬眼:“你说它是个死穴?”

“不是死穴,是命脉。”郭嘉冷笑,“袁绍那帮人,仗着家大业大,粮草全靠后方调。乌桓骑兵轻装来抢,不带锅不背米,全指着这些车队喂饱。要是哪天路上断了火,他们连干饼都没得啃。”

赵云沉声问:“可我们刚打退夜袭,兵力分散,抽不出大队人马绕后。”

“谁说要大队?”郭嘉斜眼看他,“我又不是让你去攻城。小股就行,快进快出,烧几堆粮,砸几座桥,让他们自己乱起来。”

陆昭盯着沙盘,没说话。风吹得案角的竹简哗啦响,他伸手按住,目光落在那条红线上。

“问题是,他们不会让粮队孤身走险。”他缓缓道,“护粮的兵一定藏在暗处,等我们去劫,好反手围杀。”

“所以不能硬来。”郭嘉抓起一把沙,撒在红线尽头,“得让他们自己把护粮的兵调走。”

“怎么调?”

“让他们以为,咱们撑不住了。”

赵云一愣:“诈败?”

“比诈败还妙。”郭嘉眼睛亮了,“咱们在正面搞点动静,派支小队冲出去,打一波,然后‘惨败’逃回,丢盔弃甲,旗子都不要捡。他们一看有机可乘,肯定追。一追,护粮的兵就得往前靠,生怕功劳被别人抢了。这时候,咱们真正的刀,就插进他们屁股后面的粮道。”

陆昭慢慢点头:“虚张声势引主力,实则断其根本。”

“对喽!”郭嘉灌了口酒,“你不是最爱阳谋吗?这招就叫‘明修栈道,暗毁粮车’。不用偷摸,光明正大拆他们台。”

赵云思索片刻,皱眉道:“可万一他们不上当呢?或者护粮队根本不挪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