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血帛引烽烟,邺城初试锋

天刚蒙亮,陆昭的马蹄就踏上了邺城的官道。

他没骑战马,而是牵了匹老驴,背上还搭着条脏兮兮的毯子。身后跟着几十个满脸烟灰的屯田兵,有的拄着断矛,有的肩膀上缠着渗血的布条,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这支队伍不像得胜之师,倒像是逃荒的流民。

可没人敢拦。

城门口那两扇包铁木门敞着,门轴吱呀作响,地上有几摊干涸的血迹,像被太阳晒裂的泥巴。几个衙役缩在门洞里,低头不敢看。百姓家的窗户缝里露出半张脸,又迅速关上。

陆昭走到府衙台阶前,把驴绳往旁边石狮子脖子上一挂,拍了拍它的屁股:“去吧,别啃人家花坛。”

他抬脚跨过门槛,靴底踩碎了一片枯叶。

正堂空荡,只有风吹动案上一张纸。他从怀里掏出那块染血的帛书,轻轻放在主位案头,正好压住那份空白告示。郭嘉跟进来,袖子一抖,把酒壶塞回怀里,一声没吭。

赵云站在门外,手按枪柄,目光扫过两侧厢房的窗棂。

“他们快来了。”郭嘉低声道。

话音刚落,外头传来一阵哭声。

不是哀乐,也不是锣鼓,是一群人齐刷刷跪地嚎啕。三具尸体用白布盖着,被人抬进大堂,直接摆在了公案前。领头的是个穿儒衫的中年文士,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声音悲愤:“陆使君!此三人乃先朝清吏之后,因不肯附逆,惨遭屠戮!您如今执掌邺城,可要为忠魂做主啊!”

堂下立刻跪倒一片,都是本地士绅打扮,有人捶胸顿足,有人咬破手指写血书。

陆昭站着没动,看了眼那三具尸身,又看了看哭得最凶的那个儒生。

“你说他们是清吏?”他问。

“千真万确!”那人抹了把脸,“皆是故冀州别驾、功曹之后,家谱可查!”

陆昭点点头,转身对赵云说:“掀开布看看,衣襟里有没有刺青。”

赵云应声上前,动作利落。他一把扯开第一具尸体的衣领,露出肩头一块墨色纹样——是个“奴”字,底下还刻着“甄西庄”三个小字。第二具、第三具也一样。

满堂顿时安静。

“甄西庄?”陆昭笑了一声,“那是甄家十年前烧掉的私奴名册上的地方。这三位既然是‘清吏之后’,怎么身上还留着逃奴烙印?”

没人答话。

那儒生脸色发白,嘴唇哆嗦:“这……这定是歹人栽赃……”

“栽赃?”陆昭从袖子里抽出一物,往案上一拍,“那你告诉我,这个东西,是谁栽给你的?”

是一枚青铜权器,手掌大小,沉甸甸的,底部刻着“平阳校准”四字。

“这是去年我派人从洛阳太府寺抄回来的原版权尺,”陆昭指着它,“你们邺城十年没换过田册,地契改了八回,可官仓收粮却一年比一年少。五百户百姓的口粮,就这么没了。谁吃的?”

他环视众人:“你们说我暴虐?可你们连秤都敢偷换,还配谈‘仁政’二字?”

堂下有人想开口,被郭嘉冷冷一眼扫过去,硬生生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