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医武不分家

陈骏聚精会神地听着,目光紧紧跟随老郎中的笔尖移动,大脑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力高速运转,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将每一笔划、每一个穴位名称、每一条经脉的粗略循行路线和简要功能,都清晰地刻印在脑海深处。他不仅是在记忆,更是在努力理解、消化,尝试用自己前世所知的生物学、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概念进行类比、印证和整合——将经脉理解为一种更精微的、可能与能量(气)传导相关的特殊网络系统,穴位是网络上的关键节点或调控点。

接着,他又趁机指着药柜,请教了一些清单上药材的性味归经。比如,治疗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的三七、红花,多归肝经,因“肝主筋”,负责疏泄气血;安神定志的酸枣仁、远志,多归心经、肝经,用于宁心安神。老郎中也乐于解释,说明了“归经”意味着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被相应的经络系统吸收,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这让他对“药力”如何通过经络系统作用于身体,有了初步的、概念性的认识。

不知不觉,学徒已将所需药材逐一配齐、包好。陈骏接过沉甸甸、散发着浓郁药香的几个大纸包,付清银钱,再次向老郎中深深一揖,言辞恳切:“今日聆听老先生一席教诲,胜读十年医书!小子茅塞顿开,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日后若有机会,定当再来向老先生请教!”

老郎中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叮嘱道:“年轻人好学是好事。记住,身病还须心药医,静养为主,药石为辅。回去按时煎服,好生将息。” 言语间,已带有关怀之意。

陈骏连声应下,将药包仔细提好,再次道谢后,方才转身离开“济世堂”。走出药铺,凛冽的寒风再次扑面,但他却感觉胸中有一股暖流涌动,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这次看似寻常的采购任务,收获远远超出了预期。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差事,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师那里,获取了关于人体经脉系统最基础、却也最核心的框架性知识,以及药物与经络关联的初步概念。这为他理解那晚“酒痴”所言的“意”、理解自身那丝燥乱的气感、乃至未来可能尝试引导内息,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认知地图。这不再是雾里看花或道听途说,而是有了相对系统、可被理解的依据。

返回分舵的路上,他依旧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两道如影随形的监视目光。但他此刻心潮澎湃,已无暇他顾。他将全部心神都用于在脑海中反复回忆、巩固、梳理刚才学到的知识,尝试在脑海中构建那幅简易的经络图谱,理解气血流注的粗浅原理,思考如何将这些新知识与自己身体的感受联系起来。

回到那间作为“诱饵”的厢房,他仔细地将药材分门别类放好,核对无误,记录账目,一丝不苟。然后,他铺开一张白纸,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开始默画老郎中在柜台上勾勒的经络简图,并标注出关键的穴位和经脉名称。画得虽不精美,但位置关系力求准确。接着,他又在另一张纸上,列出刚才了解的几种药材及其性味归经,并尝试与自己体内那丝难以掌控的、燥热的气感进行模糊的对应和推测。

他知道,今天学到的这点知识,仅仅是浩瀚医海中的一滴水,离真正的“医武不分家”、洞悉人体奥秘的境界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但这却是他从零到一的关键一步,是告别对自身身体和武道内秘完全盲目状态的开端,是走向理性认知、科学修炼的基石。张彪将他当作引出“酒痴”的诱饵,他却利用这危机中的间隙,为自己未来可能踏上的武道之途,悄悄地、坚定地掘下了第一锹土,埋下了一颗基于知识、理性与不懈探索的种子。

窗外,天色依旧阴沉晦暗。厢房内,炭火微弱,油灯如豆。陈骏伏案疾书,神情专注而沉静。他不再仅仅是被动等待命运安排的“棋子”或“诱饵”,而是在这暴风雨将至前的短暂宁静里,争分夺秒地为自己打造一件或许简陋、却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认知的铠甲和探索的罗盘。医武不分家,他正尝试用理性的丝线,编织这件铠甲的第一片鳞甲,校准这个罗盘的第一根指针。而这一切,都悄然发生在那些暗中监视的目光之下,无声无息,却蕴含着未来可能撬动命运的最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