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木星之耳的 whispers

---

“共鸣”实验在极端谨慎的条件下进行了四十八小时,收获的是一系列令人困惑且难以复现的碎片。有时,当顾渊调整到某个特定频率组合时,南曦会报告一种转瞬即逝的“开阔感”,仿佛思维短暂地摆脱了颅骨的禁锢;王大锤则在一次强共振测试中,莫名地流泪,却无法解释任何悲伤或喜悦的情绪来源。而对应的,“星门之种”的信息流也会出现微妙的扰动,像是被挠痒痒的巨兽,轻轻翻了个身,但并未真正醒来与他们对话。

这些现象主观且模糊,无法量化,更无法构成有效的沟通渠道。挫败感如同深海的压力,无声地累积。

南曦站在主观察窗前,望着窗外永恒的黑暗。她的倒影模糊地映在强化玻璃上,与外面游弋的、散发幽冷生物光的深海生物重叠。“星门之种”的低语仍在继续,像一个解不开的谜题,萦绕在“深渊之心”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太近了,”她忽然开口,声音在静谧的指挥舱里显得格外清晰,“也可能太片面了。”

顾渊从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模型中抬起头,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什么意思?”

“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集中在‘星门之种’这一个点上。”南曦转过身,目光扫过顾渊和王大锤(通过通讯屏幕)。“我们假设它是唯一的,或者至少是特殊的。但如果……它不是特例呢?”

王大锤在工程舱里拧紧了一个阀门,发出嗤的一声排气音:“头儿,你是说,这玩意儿还有亲戚散落在太阳系里?”

“不是没有可能。”南曦走到中央全息台前,调出了太阳系的星图。巨大的气态行星、冰封的世界、炙烤的岩石星球……在漆黑的虚拟空间中悬浮。“顾渊,你之前提过,这种意识流可能基于量子层面,甚至时空结构本身的调制。那么,它的载体未必需要像地球生命一样,依赖特定的行星环境。”

顾渊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眼神亮了起来:“没错!强磁场、高能粒子流、大规模的等离子体活动……这些看似极端的环境,对于一种非碳基意识来说,可能就像我们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适宜!”

“而且,‘星门之种’的功能是‘导航’和‘连接’,”南曦指向星图,“它指向的,会不会不仅仅是某个遥远的目标,也包括我们太阳系内……潜在的‘节点’?我们一直以为信号是单向从‘种子’发出的,但如果,它也在接收呢?来自太阳系其他地方的、微弱的共鸣?”

这个想法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连日来的思维僵局。

“监听!”顾渊猛地站起身,“我们需要升级我们的设备,调整接收参数,不再仅仅盯着海底这个点,而是扫描整个太阳系,寻找与‘星门之种’信息流特征相似的‘意识频谱’!”

这个任务极其艰巨。太阳系充满各种自然辐射和噪声,从太阳风的嘶吼到行星磁场的吟唱,想要从中分辨出可能存在的、非自然的“意识信号”,无异于在大海的咆哮中聆听一根针落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