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初春,长春伪满“皇宫”张灯结彩,
一场精心策划的“皇帝大婚”正在举行。
关东军需要一个新的“皇后”来填补婉容留下的空白,向外界展示“满洲国”的“稳定”与“正常”。
他们为溥仪挑选了一位新娘——年仅十七岁的谭玉龄。
在外人看来,谭玉龄容貌秀丽,性情温婉,出身满洲贵族(鄂尔德特氏),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她接受过新式教育,略通日语,举止得体,脸上总是带着恰到好处的、羞怯而恭敬的微笑。
只有极少数核心的日本特务才知道,这个看似纯洁无瑕的少女,是经过严格训练、代号“樱花”的特工,她的任务,是更彻底地控制溥仪,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婚礼极尽奢华,严格按照清朝旧制进行,来宾多是日本军政要员和少数被拉拢来的前清遗老。
溥仪穿着龙袍,面无表情地完成所有仪式,像个被牵线的木偶。
他看着身边这个陌生的、年轻的“皇后”,心中没有半分喜悦,只有一种更深沉的、被摆布的屈辱感。他知道,这不过是日本人换了一个更年轻、更听话的看守。
……
新婚之夜
寝宫内红烛高烧,龙凤喜被铺陈得整整齐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料气息,却压不住那份冰冷的、程序化的喜庆。
谭玉龄(或者说“樱花”)已卸去繁重的头饰,穿着一身大红色的丝绸寝衣,坐在床沿。
烛光下,她确实很美,肌肤胜雪,眉眼如画,带着一种我见犹怜的柔弱。她微微低着头,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一副标准的新娘姿态。
溥仪在她身边坐下,沉默良久。他不知该说什么,对这个被强塞给他的、背景成谜的女子,他本能地充满戒备和疏离。
“皇上,”谭玉龄率先开口,声音轻柔得如同羽毛拂过,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怯意,“夜深了,臣妾伺候您安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