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场一开始,麦迪逊花园的空气就变了味。如果说上半场还带着点试探和策略博弈,那现在,空气中弥漫的就是纯粹的铁锈和汗水的味道——绞肉机开动了。
波波维奇那老小子在中场休息时显然没干别的,肯定是把更衣室的战术板都给砸了,然后对着GDP那三位大佬的耳朵进行了长达十五分钟的“爱的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托尼·帕克,那辆法国小跑车,不再执着于用速度生吃李特,而是开始玩起了更油滑的节奏变化,借助邓肯那宽厚如墙的掩护,一次次在中距离急停跳投,或者像泥鳅一样钻到篮下找角度。有几个球进得,连李特都只能摇摇头。
马努·吉诺比利,那头阿根廷妖刀,也不再跟巴恩斯那牛皮糖纠缠于一对一。他开始无球跑动,借助双掩护,接球后要么是那个扭成麻花一样的欧洲步上篮,要么就是冷不丁一记三分冷箭。巴恩斯被他晃得差点崴了脚,气得直骂街。
蒂姆·邓肯,这块基石,更是稳得像焊在了地板上。他不再一味强打低位,而是频繁提到高位做轴,那手传球鬼得很,总能找到空切的队友。偶尔落到低位,那翻身打板还是那么让人绝望,雷吉·埃文斯和大卫·李轮番上去顶,感觉都像是用胸口去撞一台缓慢而坚定的压路机。
最让人头疼的是,布鲁斯·鲍文那老小子,经过中场休息的“充电”,好像又恢复了活力。他的防守动作越来越大,手上的拉扯,脚下的使绊,又开始层出不穷。虽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垫脚,但那无处不在的小动作,就像嗡嗡叫的蚊子,烦人得很。
李特在一次突破中被鲍文隐蔽地拉了一把,差点失误,裁判没吹。他回头冷冷地看了鲍文一眼,鲍文面无表情,但那眼神里分明写着:“来啊,小子,下半场不一样了。”
比分开始像拉锯一样,交替上升。
尼克斯进攻,李特借助掩护,在鲍文的纠缠下命中一记高难度后仰。48平。
马刺回过头,帕克和邓肯打个挡拆,帕克击地回传,邓肯中路顺下,扛开补防的大卫·李,打板得分。48比50。
尼克斯快发底线球,马布里接球一路狂奔,趁着马刺退防未稳,骑马射箭抛投命中。50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