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谁又敢到“朕”面前说“朕”僭越!

烛光下,他摸着腰间新赐的银印青绶,突然明白了魏王的深意——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证明刘复不会追究降臣。

“二弟。”

陶应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套崭新的官服,

“王上派了二十名虎贲护卫,还有……”他压低声音,

“玄耳阁的有人随行。”

陶商瞳孔微缩。

玄耳阁,实则是刘复情报体系。

这个安排,既是保护,也是监督。

一路舟车劳顿,陶商快马加鞭不敢停歇,十余天后终于到了襄阳附近

汉水之上,陶商的官船缓缓驶向襄阳。

玄耳阁随员张成立在船头,望着两岸越来越密集的民居,忽然道:

“陶中郎可知,刘景升为何要出城三十里相迎?”

陶商抚摸着船舷上的青铜兽首:

“这是迎天使的礼节。”

“不仅如此。”

张成意味深长地笑着,

“他是在向整个荆州表态。”

果然,当船队抵达襄阳外的渡口时,眼前的场面令所有人震惊。

刘表身着朝服立于最前,身后是黑压压的荆州文武。

更引人注目的是,蔡、蒯、庞、黄等各大家族的族长皆着礼服,手捧玉圭跪在道旁。

“荆州牧刘表,恭迎使者!”

年近六旬的刘表竟然行了跪拜大礼。

陶商连忙上前搀扶:

“使君折煞下官了。”

他按照周元事先的叮嘱,特意提高声音,

“王上常言,景升公镇守荆州,保境安民,功在社稷!”

这句话像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蔡瑁猛地抬头,蒯越的胡须微微颤抖——魏王竟然公开称赞刘表?

接风宴上,陶商被奉为上宾。

他注意到刘琦坐在末席,面前只摆着素菜。

当侍者端上一盘蒸熊掌时,陶商突然起身,亲自将熊掌端到刘琦案前。

“长公子面色不佳,当补气血。”

他声音温和,却让满堂寂静。

这个举动明白无误地传递着刘复的态度——不会追究刘表子嗣。

刘表的手在袖中发抖。

他比谁都清楚,这个看似随意的举动,实则是魏王在表态。

夜里的州牧府书房,刘表正在听张允汇报。

“陶商今日去了庞德公的鹿门书院,与学子们谈了一整天《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