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不必再争了。”
堂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他。
“魏势大,不可抗。此非畏战,乃识时务也。”
士燮缓缓道,每一个字都显得无比沉重,
“我士家世镇交州,所求者,不过是保境安民,延续宗祀。
如今北地真龙已出,天下一统乃大势所趋。
逆势而为,徒使生灵涂炭,宗族倾覆,非智者所为。”
他目光扫过众人,特别是面露不甘的士徽:
“称臣纳贡,保全富贵,延续血脉,方为上策。
我意已决,即日遣使,奉上降表、户籍图册,归顺魏王。”
一番话,为交州的未来定下了基调。
主战派虽有不甘,但见家主心意已决,且所言确是实情,也只得黯然低头。
计议已定,士燮立刻行动起来。他亲自起草降表,言辞恭顺恳切,表示交州愿“奉土归朝,永为藩辅”,并献上交州各郡的户籍、地图、兵符印信。
使者的人选至关重要。
士燮最终选择了其弟士壹和长子士廞(xīn)为正副使节,带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携带降表、贡礼以及那些象征统治权的图册印信,北上前往建业。
这条路,对于士壹和士廞而言,心情复杂。
既有作为降使的屈辱,也有对未来的忐忑,还夹杂着一丝避免战祸的庆幸。
他们沿途所见,皆是刚刚经历战火、正在魏军治理下逐渐恢复秩序的江东大地。
秩序井然的魏军巡逻队,正在清丈土地的官吏,以及虽然面带忧色却已开始重新劳作的下层百姓……
这一切都无声地印证着北方政权的强大效率和不可逆转的统一趋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使团终于抵达建业,先行求见南征大都督张合和曹操。
建业都督府内,张合、曹操隆重接见了士壹和士廞。
仪式庄重而威严。
士壹跪呈降表和图册印信,言辞谦卑:
“交州僻远,士燮父子愚钝,不识天命,未能早日归附王化,罪该万死。
今感念魏王天威,愿举州归顺,永世臣服,伏请大都督、丞相代为上达天听,恕我交州迟来之罪!”
曹操接过降表,仔细浏览,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亲自上前扶起士壹:
“士府君深明大义,使交州百姓免遭战火,此乃大功一件,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