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的“绿洲屏障”成功建立后,整个幸存者基地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那层无形的护甲虽然还远未达到完美的程度,但它带来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感,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交谈的声音也响亮了许多。这支由守护者、前联邦成员、流浪者和前驱逐者构成的多元群体,在共同见证了奇迹之后,初步形成了“我们”这个共同体的认同感。
然而,现实的考量,如同潮水退去后露出的礁石,冰冷而坚硬地摆在领导核心面前。
**场景:晨曦大厅 - 决策会议**
柔和的生物光照亮了圆桌旁每一张凝重的面孔。陈远、澹台凤舞、艾文长老,以及几位新推选出来的各方代表——包括前联邦工程师代表李杰、流浪者代表卡洛斯、守护者代表艾凡,以及一位在驱逐者技术人员中颇有威望的老工程师周明,齐聚一堂。
桌上摊开的是厚厚一叠关于“希望之芽”号的最终评估报告。李杰作为评估小组的主要负责人,正在做最后的陈述,他的声音带着工程师特有的冷静,却也难掩一丝失落。
“……综上所述,舰体主结构在迫降时承受的应力损伤是不可逆的,尤其是核心跃迁引擎,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关键部件已经晶体化失效。以我们目前和可预见的资源与技术能力,将其修复至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为零。”李杰用指尖点了点报告上的数据图表,最终吐出了那个残酷的结论,“继续投入资源进行维护或尝试局部修复,从效率和收益角度看,已是得不偿失。”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为零”和“得不偿失”这样的字眼被正式提出时,依然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卡洛斯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打破了沉寂,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意思是,这艘大船……彻底成了废铁?”他环顾着这座由星舰材料辅助建成的“晨曦大厅”,眼神复杂。这艘船曾是他们逃离毁灭的方舟,是无数人信念的寄托。
艾文长老缓缓开口,苍老的声音带着看透世事的睿智与一丝感伤:“‘希望之芽’号完成了它最伟大的使命,它将生命的火种带到了这里。但正如万物有生有灭,器物也有其寿命终时。执着于一副无法再航行的躯壳,并非对过去的尊重,而是对未来的辜负。”
澹台凤舞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她曾是这艘船的舰长,是它的灵魂之一。她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每一个舱室,每一条管道,那里承载着她太多的责任、记忆与牺牲的战友。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用最理性的声音说道:“我同意艾文长老和李工的看法。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需要资源,需要材料来建设我们脚下的家园,而不是守护一个无法移动的纪念碑。”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陈远。他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过,仿佛在勾勒着星舰的轮廓。他能感受到在场每个人心中的不舍与挣扎,也能感受到那艘沉默巨舰在能量层面传来的、微弱而悲凉的共鸣。
终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稳而坚定:“那么,就让我们给它一个最有尊严的结局,也让它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经过领导核心的慎重讨论,并随后在全体成员大会上广泛征求了意见后,一个重大而艰难的决定被正式宣布:
**将“希望之芽”号进行功能性拆解,利用其尚完好的部件和材料,全力支持家园的建设。同时,在其原址,建立一座“方舟纪念碑”,以永久纪念那段不屈的逃亡历程和所有为此牺牲的英烈,无论他们来自何种背景。**
**场景:希望之芽号拆解现场 - 告别与新生**
决定公布后,基地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对往昔的追忆与伤感,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与决心。
拆解工作由澹台凤舞亲自监督,**由不同背景的技术人员协同进行**。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工程。
巨大的工程机械(部分是利用星舰备用零件改造的)在舰体周围作业,发出低沉的轰鸣。穿着不同样式工作服的人们穿梭其间:前联邦工程师们指导着如何安全地切割那些他们曾经精心维护的舰体结构;流浪者中的能工巧匠们则利用他们对材料的敏锐直觉,寻找着最佳的下料点;守护者们则运用他们对能量的感知,协助定位那些仍蕴含能量、需要特殊处理的部件;甚至一些前驱逐者的技术人员,也贡献出了他们对各种合金材料特性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