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朝堂惊雷

月港行辕内,烛火通明。沈沧澜与戚继光对着刚刚拟好的奏章草案,逐字推敲。窗外夜雨滂沱,仿佛预示着朝堂之上的惊涛骇浪。

“此言是否过于尖锐?”戚继光指着其中一段,“‘抽水师北上,无异于断海疆之根基,竭东南之膏血以奉北陲,终将两失。’恐触怒圣心,亦授赵文华等人口实。”

沈沧澜目光坚定:“戚将军,此刻若再温吞水,无异于坐视大局倾覆。必须让陛下感受到切肤之痛,明了此举之后果!况且,”他顿了顿,声音低沉,“我们并非危言耸听。若水师精锐北上,熟悉水战的将士被迫弃舟登马,战力能存几分?南洋诸藩见大明海防空虚,荷兰人、葡萄牙人乃至沿海倭寇,岂会安分?届时商路断绝,税银从何而来?北疆军费又将从何而出?”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被雨水模糊的海港:“这道奏章,不仅要陈明利害,更要给出希望。‘以海饷辽’之策,便是那破局之希望。我们必须让陛下看到,海陆并非取舍,而是相辅相成!”

就在此时,亲卫紧急通报:“总督大人,郑经公子从旧港派快船送回急信!”

沈沧澜心中一凛,接过密封的信筒。展开一看,眉头先是紧锁,随即又缓缓舒展,最后竟露出一丝决然的笑容。

“天助我也!”他将信递给戚继光,“郑经在旧港,与暹罗使者初步接触,对方对直接贸易极有兴趣,愿以稻米、硬木、锡矿换取我之丝绸、瓷器和军械。初步估算,仅此一条稳定航线,每年可增税银不下二十万两!而且,他提及旧港华商联合提议,若朝廷能确保海路畅通,他们愿以提前缴纳未来三年部分关税的形式,支持水师建设!”

戚继光看完,亦是动容:“如此,我们的‘以海饷辽’之策,便有了更坚实的根基!可立刻将此利好消息写入奏章!”

“不止于此!”沈沧澜眼中精光闪动,“我们要让数字说话!立刻让市舶司核算去年及今年预计全部关税,列出详单!将郑经传来的新航线利润预估,旧港华商的‘预缴’意向,全部量化!我们要用白花花的银子,堵住那些主张‘收缩’之人的嘴!”

两人精神大振,重新伏案,将最新情报转化为奏章中铿锵有力的数据和论证。窗外雨歇,东方渐白,一份近万言的《陈海防利害并献以海饷辽疏》终于完成。

“立刻以六百里加急,直送通政司!”沈沧澜盖上总督印信,戚继光亦郑重署上名讳。信使接过奏章,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紫禁城,文华殿。

朝会的气氛凝重如铁。龙椅上的嘉靖皇帝面色沉郁,听着兵部尚书禀报辽东最新警讯。

“……努尔哈赤所部精骑已逾万数,控弦之士数万,吞并哈达,威逼辉发,叶赫告急文书一日三至。辽东总兵李成梁虽竭力周旋,然兵力钱粮俱缺,恐难持久。若不增援,辽左危矣!”

户部尚书紧接着出班,面带难色:“陛下,国库空虚,太仓银仅余百万之数,九边年例尚需筹措,实难挤出额外款项供给辽东……”

殿内一片沉寂。北虏之患如同悬顶之剑,而空虚的国库则是无法回避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