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水利惊天下

皇帝的脸色微不可察地有了变化。杨昭的请求,已超越了单纯的农耕范畴。引大江大河之水,灌溉千里良田,甚至改变地貌,这需要何等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一旦成功,其对地方的影响力,对国家资源的掌控,将是前所未有的。

御书房内,空气一时有些凝滞。程祭酒垂首而立,他亲眼目睹了西山奇迹,对杨昭的“古农法”深信不疑。然而,水利之术,这等改天换地的大工程,即便是他,也感到心头震动。这已非一家一族之力所能及,而是关乎大乾国运的宏图。

皇帝踱了几步,目光再次落到案头的谷穗上。饱满沉甸,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西山荒地变为良田,已是惊世骇俗。若真能引水灌溉千里,那大乾将再无饥馑之忧。这诱惑,对一位渴望开创盛世的帝王来说,是巨大的。

“水利之术,非同小可。”皇帝缓声说,声音里带着考量,“所需钱粮,所需民力,皆是天文数字。一旦开工,便无回头之路。若有差池,百姓受苦,国库空虚,后果不堪设想。”

杨昭没有急于辩驳,他明白皇帝的顾虑。这确实是个风险巨大的项目,但他有把握。

“陛下所言极是。”杨昭拱手,语气沉稳,“然,臣在‘古农法’残本中,见识到先贤们对水利之道的精妙记载。其法并非一味蛮力,而是巧借地势,疏导水流,以最小的代价,发挥最大的效用。”

他顿了顿,继续说:“且,水利之功,非止于灌溉。可疏通河道,便利漕运,亦可泄洪防灾,保一方平安。长远来看,其所带来的收益,远超初期投入。百姓安居乐业,土地产出翻倍,国库充盈,陛下之盛名,将流芳百世。”

杨昭的话,精准地击中了皇帝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开创盛世,名垂青史。

“至于钱粮民力,”杨昭声音提高了几分,“臣以为,可分期而行,先择一处旱灾频发之地,小范围试行。若效果显着,再逐步推广。至于民力,可仿照徭役之制,但均田司可提供工钱,以工代赈,既能修渠,又能让百姓得利,一举两得。”

他将风险降到最低,将利益放大,并将项目与百姓福祉、皇帝名声紧密挂钩。

皇帝凝视杨昭,许久,才缓缓开口:“准了。但朕要你记住,水利司之责,重于泰山。你需严谨规划,步步为营,切不可操之过急。”

“臣,领旨!”杨昭躬身应下,心头一块巨石落地。农政院和水利司,这两个机构的设立,意味着他的影响力,将从商业、农耕,正式延伸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领域。

当杨昭走出皇宫时,天色已晚,华灯初上。他知道,这道旨意,必将在京城掀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