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一进殿,就看到牛辅那胖子穿着议郎的服饰,站在文官队列末尾,正偷偷冲他们挤眉弄眼,看气色居然还挺红润。
李傕、郭汜心下大定,有样学样,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比牛辅当初还要洪亮凄惨几分:
“罪将李傕(郭汜),叩见陛下!陛下万岁!罪将糊涂,助纣为虐,罪该万死!蒙陛下天恩浩荡……”(此处省略磕头及谢罪词八百字)
张绣也紧随其后:“末将张绣,代叔父张济,叩谢陛下不罪之恩!陛下万岁!”
贾诩混在最后面,也跟着躬身行礼,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声音平和:“草民贾诩,叩见陛下。”
刘协高坐龙椅,看着底下这几位历史上差点把汉室彻底玩完的“人才”,心情复杂。他按捺住情绪,依照前例,温言抚慰了一番,重申了宽大政策。
“李傕、郭汜,既已知罪来朝,朕便授你二人为议郎,于京师居住,静思己过。”
“末将(罪将)谢陛下隆恩!”李傕郭汜大喜过望,又是砰砰砰几个响头。议郎好!不用打仗还有俸禄拿,美滋滋!
“张绣,”刘协目光转向这位年轻的将领,“朕闻你骁勇知兵,乃凉州俊杰。年少有为,正当精进。便命你暂入皇甫嵩将军军中,担任校尉,随老将军学习战阵韬略,恪尽忠君爱国之本分,他日为国效力。”
张绣闻言,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不仅能留在长安,还能在皇甫嵩这等名将麾下学习!这简直是天大的机遇!“末将谢陛下!必刻苦习练,不负陛下厚望!”
处理完这三人,刘协挥挥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李傕、郭汜、张绣躬身行礼,贾诩心里也松了口气,暗自庆幸没人注意到自己这个小透明,跟着转身就想溜。
“贾文和,且留步。”
贾诩身形猛地一僵,脚步顿在原地。他缓缓转过身,心中惊疑不定:陛下……叫我?单独留下我?为什么?怎么可能?
刘协看着殿下那位看似普通、眼神却深邃的中年文士,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听闻故太师董卓在时,麾下有一谋士,姓贾名诩,字文和。虽名声不显,然诸多计策,皆出自其手,可谓算无遗策,智计百出。”刘协语气平淡,仿佛在闲聊。
贾诩心里“咯噔”一下,背上瞬间冒出一层细密的冷汗。陛下怎么会知道这些?他在董卓麾下一直刻意低调,出谋划策也多在幕后,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
刘协没给他思考的时间,继续慢悠悠地说道:“朕还听说,此次若朝廷拒不招降李傕、郭汜等人,似有人曾向其进言,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此计,甚毒啊。若行之,则长安必遭兵燹,百姓涂炭,社稷动摇。文和先生,可知此言出自何人之口?”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