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的动作比李肃预想的还要快。就在次日傍晚,他便再次邀请李肃至聚义厅,屏退左右后,面带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拱手道:“李使者,幸不辱命!某已与刘石、青牛角、黄龙等几位当家深谈,将朝廷诚意、天下大势剖析明白。诸位兄弟皆非不明事理之人,深知唯有归附朝廷,方是黑山十万弟兄长久安身立命之道。我等一致决定,自此弃暗投明,谨奉天子号令,共扶汉室!”
李肃闻言,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脸上绽放出由衷的笑容,起身郑重还礼:“张将军及诸位当家深明大义,此乃国家之幸,亦是黑山军弟兄之福!肃必即刻禀明陛下,为将军及诸位头领请功!”
当夜,李肃便在自己的营帐内,就着摇曳的烛火,奋笔疾书。他不仅详细禀明了张燕及黑山军整体归顺的喜讯,更将自己如何分析利害、最终说服张燕的过程稍加润色,一并写入奏报。
写完给天子的捷报,他心思一转,又铺开一张新的绢帛。劝降张燕本是意外之喜,他真正的使命在幽州,在公孙瓒。如今黑山事了,他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插翅北飞。
在两日的短暂停留中,李肃又与张燕详细商议了后续交接、部队初步整编以及如何防范袁绍可能反应的细节。张燕既已决心归附,便也敞开心扉,将黑山军的大致兵力分布、粮草囤积点等信息坦然相告,态度合作至极。
第三日清晨,李肃一行已收拾停当,正准备向张燕辞行,继续北上幽州。忽有寨兵来报,称寨外有一名叫孙轻的小头领,带着二十余名弟兄求见,言说这些人乃是高顺将军麾下陷阵营士卒。
李肃与张燕对视一眼,皆感诧异。张燕命人将孙轻一行带入。
只见孙轻走在最前,确是其麾下一名掌管数十人的小统领,而他身后那二十余人,虽穿着黑山军的杂色号衣,但行动间步伐沉稳,眼神锐利,隐隐带着一股正规军的肃杀之气,与周遭的黑山士卒气质迥异。孙轻上前一步,对张燕和李肃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大头领,李使者!卑职孙轻麾下这些弟兄,称自己是高顺将军麾下陷阵营的好汉!今闻朝廷天使在此,特来表明身份,恳请归队!此乃这些人军中身份令牌,请使者、将军验看!”他身后一名为首的陷阵营老兵双手奉上一块制式铁牌。
李肃接过令牌,仔细查验,其上铭文、印记与陷阵营信物一般无二,确凿无疑。他心中不由一动,看向张燕。
张燕脸上的表情可谓精彩纷呈,先是愕然,随即是难以置信,内心想到:“好家伙……黑山,自认经营得铁桶一般……却不知何时,竟被高顺将军的陷阵营弟兄渗透了进来?而且看样子,还不止这一批?”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测,随后不到一个时辰内,陆陆续续又有五六拨人马,由不同的黑山小头目领着,或是零星几人自行前来,总计约五六十人,拜见李肃,皆自称陷阵营旧部,并出示了信物。这些人分散在黑山军不同队伍中,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直到此刻才纷纷现身。
张燕看着这陆续聚拢的数十名精悍士卒,后背不禁沁出一层冷汗。他每次接见袁绍或朝廷使者,都只在外部营寨,自家真正的核心老巢藏于太行深处,自认神鬼莫测,这才是他能在袁绍与朝廷夹缝中苟存至今的最大依仗。
万万没想到,朝廷的触手竟早已悄无声息地伸了进来,而且渗透到了如此程度!得亏自己见机得早,果断选择了归顺,若真存了骑墙或对抗之心,恐怕哪天夜里……他不敢再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