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现在,自从应龙算力中心的建成,天枢超级计算机的上线,陈某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超级算力单元,接收到的一些资料不用再用硬盘几经转手,而是直接传入应龙之中。
面前的这个结构渲染图,就是应龙根据数据和资料实时生成的,一共有7道圆环,每圈直径大约500米,并且这些圆环都是在以一个不同的速率进行旋转。
巨大的空间,可供数千人在上面生活,科研。
但这份十分“宏大”的空间站却没有让这些工程师们有一丝一毫的动心,类似的渲染图科幻作品中不知道有多少,他们早已免疫,他们在看到这座空间站的时候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如何实现。
习星光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这个数道圆环组成的旋转结构是很好,甚至能够在部分情况下减少损害,但有个很大的问题,高速旋转下的空间站动平衡无法解决。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部的实验,生活,行动还有操作实验引发的震动,物资的质量变化都会改变圆环的质量分布,尤其是在太空轨道上,微小的重量都有可能影响航天器的姿态稳定。
我看图上空间站的圆环直径都超过500米,太大了。
旋转半径越大,力矩越大,动平衡的问题也就越大,我们现阶段的技术无法实现如此规模。”
习星光不住的摇头,在他看来就算材料能支撑,结构能设计,光一个动平衡就会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不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不用谈什么环形。
“想要具备即时调整质量分布的能力,我觉得可以将旋转体的舱体结构分为数段。”沉默中,另一名工程师抓了抓帽子说道。
这也让习星光眼睛一亮,“你继续说。”
“舱体分为数段,每个舱内都存储用来调整质量分布的压舱水,压舱模块甚至是陀螺仪,当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向另外舱室移动时,就会有相应的压舱水注入,以维持旋转体的整体质量分布均衡。
就像我们在给汽车轮子做动平衡那样,加配重块嘛。”
等到这名工程师说完,习星光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说:“航天员的运动是有轨迹,可以控制的,可实验,生活,还有操作设备引发的震动,舱内物资的改变,根本就无法精确控制。
不行不行,现阶肯定弄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