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城内已经相当混乱,不过城门已经开放,崇祯想让三个孩子趁乱逃走。
在李自成没有攻打京城之前,他没有让儿子逃走,失去了逃走的机会,这次不能再失去了。
一旦李自城把京城的秩序安顿好,势必严控城门,那时想逃更没机会了。
令崇祯伤心的是,那些一向在他面前大表忠心的大臣们,竟没人愿意护送三个出城。没办法,他只好派人把三个孩子送到周奎家。
周奎是周后的父亲,太子的外公。祟祯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把三个孩子送到他外公那儿,希望他看在亲情的份上,照顾好三个孩子。
但事实却令他失望。
据送孩子的人员说,周奎见到三个皇外孙,表现的十分冷漠。
拒绝接收,说自己是一个文臣,家里又没有得力人员,危难时刻,很难对孩子担负起保护的时候责任来。
希望把三个孩子送到有能力的人家,他周奎是真没这个能力。
送他的人便好言相劝,最后几乎用祈求的声音说,现在城内很乱,域门盘查很严,太子无法从城内行走,更不能过多在街上出现,以免被人发现,出现危险。
再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人心思变,把太子交到别人手里,弄不好就成为别人邀功的工具,成全了别人。。
唯有周奎,作为孩子的外公,才最可靠,关键时刻,才能真心实意地对太子实施保护。
好说歹说,周奎总算把孩子收下了,但表情显得十分无奈。
崇祯听说后,十分担忧。但他也实在是没办法,才把儿子送到周家,实在是无奈之举,
事实上,祟祯一直不看好周奎。
虽然他和周后感情很好,周后也表现得十分贤良,在他人生最低谷时给予他最大的精神安慰,但对于周奎,就是另一种看法了。
周奎出身商人,后来虽然从政,但商人身上的那种斤斤计较,贪财自私的嘴脸一点也没有改变,反而利用特殊的身份,拼命地敛财。
他的所作所为,使崇祯十分地不满,多次劝告,仍不收敛,因此关系处的并不好。
所以,即便周奎勉强收下了三个孩子,也成了崇祯的一块心病,怕他照顾不好三个孩子。
尤其太子,身份特殊,别公还肩负着大明国江山能否延续的上问题。
崇祯知道自己是不行了,命门己被李自成彻底摁住了,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