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钉马掌,是否会脱落,制作出的马蹄铁是否合格……,这一系列事情,都不是小门小户搞得起的,它有不低的成本在里面。
再说了,眼下确实没有太大必要。
虽说战争,或者说是社会需要才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可那些农民起义军有的都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拿着木棒木叉,穿着草鞋,甚至连马都很少的他们,又怎么会关心马蹄铁这东西呢。
有能力弄出来的都是那些想争天下的高门大户,亦或者地方的世家豪强。
可这些人会弄吗,暂时也不会。很简单,他们没需要啊。
给马穿鞋子,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奢侈的行为,在多数世家眼中,刘备就是一个土财主,有钱没地方花的暴发户。
他们一个大家族,养几十上百匹马就已经很烧钱了,再整一大堆生铁,还有花钱让铁匠打一双不知怎么使用的铁鞋,不是脑子有病又是什么?
二来呢,相对而言,北方的汉人没有想象中那么缺马。此时的诸胡还在与大汉通商,用大量马匹来换粮食、盐巴、铁锅等物资。
像苏双、张士平这样靠倒腾马起家的不在少数,并州、司隶校尉部(司州)、凉州等地都有人做这买卖。
汉人本身自己也养马,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优质战马不如胡人多,可缺马一说,只限于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
三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战马淘汰也是有时间的,说简单点,马蹄上的角质层它本身就很厚,正常情况下,只要不踩到铁蒺藜,铁片,碎钉等东西,战马服役三五年时间绝没有问题,也没有开裂的的风险。
这时候也该换新马了,旧马会低价卖给那些商贩,最后流到需要用于驮货物的商人手里,直至马儿死亡。
这种情况之下,有必要给马穿鞋子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哪怕就是发明出此物的刘备,也只是给两千只马穿了铁鞋,为的就是在战场上营造出一种万马奔腾的气势出来,用来吓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