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两人退了宾馆,带着行李直奔水岸街。与繁华的市中心相比,老城区显得安静许多。水岸街沿着一条小河而建,两岸是风格各异的老建筑,有些已经翻新,有些则显得有些破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条街还挺有特色的。”苏夏走在石板路上,欣赏着两岸的风景,“感觉像是老市区的记忆。”
“水岸街原来是市里的文化中心,后来随着城市扩张逐渐没落。”顾琰解释道,“近几年政府有意将这里打造成文化休闲区,但效果一般。”
他们沿着河边走,很快找到了33号。这是一栋两层的老式砖房,一楼是个废弃的店面,门上贴着“出租”的纸条,已经泛黄。二楼似乎有人居住,窗户上挂着晾晒的衣物。
店面约有一百来平米,虽然外观破旧,但结构看起来还算完好。最吸引人的是它正对着河面,店前有一小片空地,若是夏天摆上几张桌椅,想必别有风味。
“这地方还真不错。”苏夏走近观察,惊喜地发现店面内部空间很宽敞,而且呈方形,非常适合改造成餐厅。
门上贴着房东的电话。苏夏立刻拨了过去。电话那头是个老人的声音,听说有人想租店面,显得很高兴,约他们半小时后见面。
不一会儿,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来到店前。老人姓赵,是这栋房子的主人,退休前是市文化局的干部。
“这房子是我爷爷那辈留下来的,建于民国时期。”赵老看着店面,语气中带着怀念,“以前这条街特别热闹,我这店面开过杂货铺、书店,最后是个茶馆,但随着老城区没落,十几年前就关门了。”
“赵爷爷,这店面现在什么价格出租呢?”苏夏问出关键问题。
“我也没打算赚多少钱,主要就希望房子别空着,能热闹起来。”赵老人温和地笑了,“每月三千块,押金五千。不过我有个条件——不能拆改主体结构,这房子是老东西了,有历史意义。”
“三千?”苏夏以为自己听错了,“赵爷爷,您确定吗?”
赵老人叹了口气,“这些年来了不少租户,想把这改成网吧、酒吧什么的,我都没同意。这条街需要的是能体现文化底蕴的店铺。”
苏夏眼睛一亮:“赵爷爷,我们打算开一家健康主题的餐厅,主打天然食材和传统烹饪工艺。”
“餐厅?”赵老人眯起眼睛打量着苏夏,“丫头,现在的年轻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