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的战略如同在“智伞”的根基处铺设了滋养的管道,让组织内部人才生长的土壤变得愈发肥沃。然而,就在管理层将更多精力投向内部培养与传承之时,一个源于业务最前沿的、极具诱惑却又布满伦理荆棘的“机会”,悄然而至,将陈默和核心团队推入了一场关于商业利益与核心原则的艰难权衡之中。
事情起源于“社区服务事业群”一次常规的数据分析。一名年轻的数据分析师在进行用户行为模式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关联:通过分析社区平台上高频购买有机蔬菜、关注婴幼儿用品、且经常在深夜浏览育儿知识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以极高的概率识别出处于孕早期的准妈妈。他甚至据此构建了一个预测模型,在小范围验证中准确率惊人。
这份分析报告,在例行数据评审会上,被一位新加入的商业化产品经理如获至宝般地提了出来。
“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这位产品经理在会议上难掩兴奋,“各位想想,母婴市场是多么巨大的蛋糕!如果我们能精准识别出平台上的孕早期用户,不仅可以向她们精准推送相关的社区团购商品(如母婴用品、有机食品),还可以将这个精准用户包,作为高价值的数据服务,打包出售给相关的品牌商或医疗机构!这将是社区平台一个爆炸性的收入增长点!”
他的提议,立刻在会议上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一些业务负责人眼前仿佛看到了真金白银,开始盘算着这笔收入能解决多少预算压力,能带来多漂亮的增长曲线。
“技术上完全可行,而且精准度很高。”一位技术负责人补充道,语气中也带着一丝技术实现后的成就感。
就在讨论逐渐偏向如何快速落地、如何设计商业模式时,一个冷静甚至带着警惕的声音响起,来自负责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合规官。
“我坚决反对!”合规官脸色严肃,“这涉及极其敏感的个人隐私信息,甚至是特殊人群的健康信息。在没有获得用户明确、知情、单独授权的情况下,仅通过行为数据分析来识别用户孕期状态,并用于商业营销,这严重违背了国内日趋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也触碰了我们公司‘技术向善’和‘价值信任’的底线!一旦泄露或滥用,将对我们辛苦建立的信任基石造成毁灭性打击!”
会议室的温度瞬间降了下来。兴奋与冷静,利益与原则,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我们并没有直接获取她们的医疗数据啊?这只是基于公开行为的推断模型。”商业化产品经理试图辩解。
“法律意义上,通过算法推断出的敏感个人信息,同样受到严格保护!”合规官毫不退让,“而且,从伦理上讲,在用户没有主动表达需求的情况下,贸然推送母婴广告,甚至将这种推断结果卖给第三方,这是一种冒犯,一种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