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驻足了片刻,车窗缓缓升起,隔绝了那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周丽华终究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让司机开车,转身离去。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她试图折断苏霓的翅膀,却没想到,反而逼着她学会了如何建造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
三周后,宣传片如期上线。
短短一天之内,点击量冲破十万——在这个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这无疑是一个现象级的数据。
更重要的是,市长办公室在第二天就下达批示:“此片立意新颖,制作精良,可作为全省招商引资宣传工作的范本进行推广。”
消息传回仓库改造的办公室时,整个团队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他们将苏霓高高抛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重获新生的喜悦。
然而,当喧嚣散去,夜深人静之时,苏霓却独自一人坐在简陋的办公桌前,对着账目进行复盘。
她冷静地算了一笔账,如果能持续接到这类项目,哪怕只是小规模运营,一年的营收也能轻松达到百万级别。
一个更为宏大的蓝图,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
她拨通了陆承安的电话,声音沉稳而坚定:“承安,我想把工作室升级为有限责任公司。名字……就叫‘声浪传媒’。”
元旦前夕,工商局办事大厅。
陆承安将厚厚一沓材料递进窗口。
“投资人:苏霓,个人持股百分之六十七;监事:陆承安。”
窗口里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敲着键盘,例行公事地问:“经营范围怎么填?”
苏霓看着窗口玻璃上倒映出的自己,那个在电视台里被压抑了太久,此刻却眼神明亮的自己,她一字一顿,清晰地吐出每一个字: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文化活动策划、媒体品牌运营。”
当那枚刻着“声浪传媒有限公司”的红色印章,重重地落在营业执照上时,窗外,街角处突然传来一阵孩童燃放鞭炮的脆响,噼里啪啦,清脆而响亮。
新的一年,来了。
那腐朽的、陈旧的秩序,是时候该被这新生之声,彻底击碎了。
声浪传媒注册成功的第三天,阳光正好。
临时办公室里,团队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下一个项目的创意方向,空气里充满了咖啡的香气和无尽的活力。
苏霓刚刚挂断一个洽谈合作的电话,心情愉悦地准备加入讨论。
就在这时,办公室那扇由仓库门改造的铁门,被人从外面“吱呀”一声推开了。
门口的光线里,站着一个身影。
一个苏霓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出现在这里的人。
对方的脸上,带着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既有焦灼,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