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散去,我眼前渐渐清晰,这是到了苗乡。
在连绵青山环绕、潺潺溪流穿梭的苗乡,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轻柔地洒落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
我进入苗寨,仿佛踏入了一个被岁月遗忘的世界。
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依山而建,木柱坚实,青瓦层叠,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石板路蜿蜒曲折,连接着各家各户,路旁盛开的野花随风摇曳,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与烟火的气息,交织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在寨子的中央,有一座宽敞的木屋,传来一阵笑声。
我寻着那阵阵欢声笑语,进入屋内。
屋内光线柔和,一侧摆放着古朴的桌椅,另一侧则是琳琅满目的腊染成品。
蓝白相间的布匹挂满墙壁,有描绘着飞鸟走兽的床单,有绣着繁花锦簇的手帕,还有带着神秘图腾的服饰,每一件都精美绝伦,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一间工坊。
一位年长的阿婆正带着几位年轻的姑娘忙碌着。
姑娘们喊她杨阿婆。杨阿婆年逾古稀,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她的眼神却依旧明亮而坚定。
她穿着传统的苗族服饰,银饰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姑娘们围坐在她身旁,专注地聆听着她的教导,手中的动作不停,神情认真而虔诚。
“孩子,来,坐这儿。” 杨阿婆热情地招呼我,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
姑娘们赶忙走过去,坐在她身旁,近距离观察这神奇的技艺。
制作腊染,第一步便是准备布料。
杨阿婆拿起一匹洁白的棉布,轻轻展开,棉布在她粗糙的手中显得格外柔软。
“我们苗家的腊染,用的都是自家织的棉布,这布啊,吸色好,染出来的图案才鲜亮。”
杨阿婆一边说着,一边仔细地检查着布料,确保没有瑕疵。
接着,便是绘制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