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钟鼓密码

(一)

楚王熊侣采纳“远交近攻2.0”之策后,楚国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悄然调整了方向。西向,密使携重宝入秦,低语着瓜分晋国的诱惑;东向,巧言如簧的说客混入淮泗诸夷的篝火宴席,盐铁的光芒点燃了叛乱的野心。中原腹地,却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然而,在这平静的表层之下,一场无声却致命的战争,在楚晋漫长的边境线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情报战。

周鸣的太卜令府邸深处,气氛凝重如铁。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巨大的边境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烽燧、关隘、渡口和隐秘的小道。屈洧一身风尘,单膝跪地,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大人!北林烽燧急报!三日前,我一支运送新式弩机部件的辎重车队,在陉山小道遭遇晋军精锐伏击!全军覆没!弩机图纸尽失!更可怖者,伏击点精准无比,恰是我军为避开晋军斥候而临时更改的备用路线!知晓此路线的,不超过五人!”

他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这已是月内第四次!我们的密使在边境被截杀,传递的假动向被晋军轻易识破,甚至连…甚至连边军调动时的口令暗号,都似乎被对方洞悉!晋人…晋人仿佛开了天眼!”

周鸣站在舆图前,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陉山小道的位置,指尖冰凉。晋国,这个庞然大物,虽陷于六卿内斗,但其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情报机构“暗羽”,绝非浪得虚名。显然,晋国已经成功破译了楚国当前使用的“卦爻密码”——一套基于《周易》六十四卦卦象组合,对应不同军事指令的加密系统。这套系统在初期曾发挥奇效,但如今,在晋国顶尖谋士(很可能是熟悉易理的晋卿智氏门客)的持续破解下,已成筛网。

“天眼?”周鸣的声音冰冷,带着金属般的质感,“不过是我们的‘言语’,被他们听懂了而已。卦爻虽玄,终有穷尽。需换一种他们听不懂的‘话’来说!”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屈洧!传令!自即日起,边境所有军情传递,暂停使用旧有卦爻密码!改用最原始的人力口信,以死士接力,不惜代价确保关键军令送达!同时,召集郢都所有最顶尖的乐师、鼓师、铸钟匠人!要快!”

(二)

太卜令府的后院被临时辟为工坊,炉火日夜不息。楚国最负盛名的乐师夔(kuí)、鼓师夔(此为另一人,同名)、铸钟大师欧冶子的弟子风胡子齐聚于此,脸上带着困惑与敬畏。

周鸣没有过多解释,他铺开巨大的素帛,上面画着复杂的网格和符号。

“诸位,”他开门见山,“我要打造一套新的‘言语’,一套用钟鼓之音传递军情的‘言语’!它必须满足三点:其一,传递迅捷,数里可闻;其二,外人听之,只觉是寻常祭祀或鼓舞之乐;其三,唯有我军,能从中听出真意!”

他指向素帛:

1.编钟音高——楚语的脊梁(信息载体):

“夔大师,楚国各地方言,其声调起伏,共有几何?”周鸣问乐师夔。

夔沉吟道:“禀太卜令,我楚地广袤,然主要方言声调,可分平、上、去、入四声,然各地调值(音高起伏)又有细微差异…”

“取其主调!”周鸣打断,“我要一套特制编钟,其音阶非宫商角徵羽五正音,而是精确对应楚语四声之核心调值!”他指着素帛上的音高曲线图:

平声(平稳中调)——对应钟音:“羽”音(相对平稳,中音区)。

上声(先降后升)——对应钟音:“角”音(清越明亮,可模拟上扬)接“徵”音(稍沉,模拟短暂下沉)。

去声(高而急降)——对应钟音:“宫”音(浑厚最高音)接“商”音(快速滑向次高音,模拟急降)。

入声(短促急收)——对应钟音:“变徵”(尖锐急促,戛然而止)。

“军情指令,皆以楚语书写。传递时,由通晓此道的乐师,将指令文字按字‘读’出,但非发声,而是敲击对应其声调组合的编钟音高序列!”周鸣解释道,“听者只需记录钟音序列,再按此规则‘翻译’回楚语声调,即可还原文字指令!外人闻之,只觉是错落有致的钟乐,不明其调值规律者,绝难破译!”(利用方言声调特性作为天然加密载体)

2.鼓点节奏——天地的密码(动态密钥):

周鸣转向鼓师夔:“鼓师,鼓乃军魂,其节奏可撼山岳。然节奏本身,亦可藏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