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水师那边又加征了三万石……”
碎片化的信息在周鸣脑中汇集、拼接。他走到江边,望着江面上那些吃水极深、驶往吴国方向的运粮船。脑中飞速回溯着近半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商旅、边境斥候)获得的吴地零星米价信息:
时间(月)
吴地米价(斗/钱)
事件(碎片情报)
正月
45
吴王阖闾登章台观兵
三月
50
传伍员督造战船于太湖
五月
55
吴地征发民夫修邗沟
六月(现)
80(边境价)
吴商大举收购楚米
一条清晰的曲线在思维中显现:米价呈现阶梯式、加速上涨趋势!尤其是在并无大规模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这种涨幅极不寻常!结合“官府操控”、“水师加征”、“囤积居奇”、“高价收楚米”等线索,一个冰冷的结论呼之欲出——吴国正在大规模、系统性备战屯粮!其目标,绝不仅仅是防备,而是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持续的军事行动!楚国的粮仓云梦泽,恐怕早已被吴人视作了囊中之物!
当夜,鸡鸣驿简陋的逆旅客房内。油灯如豆,火苗不安地跳动着。周鸣摊开一张粗糙的皮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白日的观测数据、比例、价格、对话碎片。他闭上眼,白日所见所闻如同湍急的江流在脑中奔涌冲撞:黝黑沉重的铁锄、船匠手中精准的青铜角尺、粮商声嘶力竭的八十钱叫卖、运粮船沉重的吃水线、吴商眼中闪烁的精明与贪婪……
无数线索在冰冷的逻辑下被强制归位、量化、赋予权重:
1.铁器占比(35%):代表吴国基础工业实力、战争潜力。权重:高。赋分:7(满分10)。
2.战船榫卯精度(0.15厘米):代表军事技术优势(尤其水军)、工程组织能力。权重:高。赋分:8。
3.米价异常涨幅(60%半年涨幅)与囤积行为:代表战争准备进入实质性、大规模阶段。权重:最高。赋分:9。
4.伍子胥权重:此变量难以量化,但此人是吴国对楚战略的核心推手,复仇意志坚决,深得吴王信任,权重:极高且具乘数效应。结合其近期频繁活动于军备、水利(邗沟)的情报,赋分:9。
5.楚国应对(轻慢无知):此为负向因子,极大提升风险。权重:极高。赋分:-10(严重拉低防御值)。
一个无形的、由冰冷概率构成的战争模型在周鸣脑中轰然成型:
吴伐楚概率P=K1×(铁器国力系数)+K2×(战船技术系数)+K3×(战备屯粮系数)+K4×(伍员战略权重)+K5×(楚防御漏洞系数)
代入观测值及主观权重赋值:
P≈0.2×7+0.2×8+0.3×9+0.3×9+0.1×(-10)=1.4+1.6+2.7+2.7-1.0=7.4
概率值P7(极高风险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