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风还带着残冬的冷意,李骁站在刚立起的墙基前,脚下是尚未完全解冻的泥土。他没说话,只是抬手示意身后的工匠和工头都上前几步。
三块裂纹明显的石材被抬了过来,摆在众人面前。一名老匠人蹲下身子摸了摸石面,摇了摇头。
“这石头受了潮,砌上去撑不过一个雨季。”
李骁点头。“那就不能用。”
旁边有年轻监工小声嘀咕:“工期紧,换料要耽误两天。”
“两天?”李骁看了他一眼,“我们修的是能挡敌骑的墙,不是应付差事的土垄。劣材入墙,将来塌的是命。”
他转过身,对身后士兵下令:“砸了。”
几锤下去,石头碎成数块。尘土扬起时,李骁拍了拍手。“从今天起,所有进场石材必须查验三遍。谁放了不合格的进来,按军法处置。”
人群安静下来。那个最早反对的老匠人陈师傅走了出来,抱拳行礼。
“将军说得是。我带人重新筛一遍库存。”
李骁回了一礼。“有您盯着,我心里踏实。”
当天午后,地基施工再次开始。冻土难夯,进度缓慢。李骁叫来随军工匠,摊开一张图纸。这是空间系统提供的《热力导引图谱》,上面标着地下热流走向。
“在这几处埋铁管,连通营地灶台的烟道,让余热慢慢往下传。”
有人怀疑:“这样真能化土?”
“试试就知道。”李骁亲自带人挖槽铺管,又在表面盖上厚草席保温。第二天一早,原本硬如石板的地表已经松软许多。
陈师傅踩了踩地面,抬头说:“可以夯了。”
新式三合土的配比也在这天正式推行。石灰、黏土、砂砾按固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后层层填压。有工匠不习惯这种做法,觉得费事。
李骁没争辩,当场让人做了两组样块。一组用老法子,一组用新配方。三天后测试抗压,新土块几乎没裂,旧的却碎成了渣。
围观的人不再多言。施工速度明显加快。
十日后,首段墙体已高达两丈,宽度足够四人并行。李骁每日都在工地巡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夜里回到营帐,还要看明日的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