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轮椅上的观星台(2023年7月3日)

众人惊愕地循声望去。只见佛窟主殿那面绘有庄严“帝释天”护法壁画的石壁,如同被无形的巨手狠狠拍击,表面的彩绘泥皮和石屑骤然剥落!大片的壁画簌簌而下,露出后面粗糙原始的岩壁。然而,那剥落并非无序。剥落后的岩壁表面,在正午强烈的阳光下,竟清晰地显现出一幅巨大无比、细节精确得令人头皮发麻的卫星地图——赫然是北欧某处隐秘山谷,山谷中部署的导弹发射井、雷达阵列、指挥中心等军事设施标识清晰可见,图角还标注着醒目的北约枫叶标志!仿佛千年佛窟的石壁,成了投射现代军事机密的天然屏幕!

“嘶……” 饶是见多识广的李玄策,也倒吸一口凉气。方清墨紧紧捂住嘴。李天枢则瞪大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幅突兀出现的死亡地图。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褪色蓝布褂子、满脸沟壑的守台老人,佝偻着背,颤巍巍地从观星台角落的小屋里走出来。他似乎对刚才的巨响和剥落的壁画毫不惊讶,浑浊的眼睛只是平静地扫过轮椅上的李长庚。老人手里捧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的长条形物体,走到李天枢面前,颤声说:“娃儿……这个……该出世了……”

红布揭开,露出里面一截古旧的青铜部件——弯曲的环状结构,上面蚀刻着精细的星宿刻度,正是唐代“黄道游仪”残存的赤道环!

李天枢仰头看了看爷爷,李长庚的目光正死死盯着佛窟石壁上那幅北约基地图。李天枢伸出小手,郑重地接过了那沉甸甸的铜环。铜环入手冰凉,带着岁月的厚重感。

他走到平台边缘,面朝南方。小小的身影在巨大的古台背景下显得渺小,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庄严。他双手捧住赤道环,闭上眼睛,仿佛在感应着什么。然后,他开始极其缓慢、却异常稳定地转动铜环。

铜环的转动艰涩,发出细微的“嘎吱”声,仿佛在唤醒沉睡千年的星辰记忆。随着铜环角度的细微调整,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晴朗无云的天空中,肉眼虽不可见,但在李玄策随身携带的、连接着低轨卫星监控数据的平板上,代表巴勒斯坦上空区域的数十颗GPS卫星图标,竟集体出现了极其微小的、但完全同步的轨迹偏移——精确到0.79度!这微小的偏移,足以让依赖GPS精确制导的武器系统产生致命误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仿佛是为了呼应这来自远古仪器的扰动,佛窟方向再次传来异响。并非石壁剥落,而是窟顶岩缝渗出的水珠骤然变大、变密,汇聚成一股细细的水流,蜿蜒而下,恰好流到李长庚轮椅前方不远处的低洼处。水流没有四散,而是诡异地、清晰地在地面的尘土上,勾勒出四个硕大的、水光淋漓的阿拉伯文字——“????? ??????”(阿克萨洪水)!

李玄策的目光从佛窟方向收回,又从儿子转动铜环的身影和地上那触目惊心的水字上掠过,最终落在观星台中央那具元代郭守敬亲手监制的巨大“量天尺”上。量天尺由巨大的青石条砌成,尺面光滑,刻着精确的星象刻度。他走到量天尺旁,手指拂过那冰凉的石面,在象征着“79”这个特殊刻度的位置,指尖感受到一丝极其微弱、却持续不断的麻刺感——那是深嵌在石缝深处的、李长庚当年从斯坦福带回来的一小块用于实验的放射性钴源,跨越半个多世纪,仍在散发着微弱的衰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