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的寒风裹着雪粒,像刀子似的刮过北境的麦田。
去年试种的抗寒麦,因为没熬过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十株里冻死了八株,
丁零首领律蒙蹲在田埂上,看着冻成枯黄的麦茬,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这麦子再好,过不了冬也白搭!
今年要是再冻死,俺们丁零人冬天还得靠打猎过活。”
董翳也犯愁,刚从润疆调来的老农赵大叔,
正蹲在麦田里扒开积雪,摸了摸冻土下的麦种——颗粒还饱满,却没一点要发芽的迹象。
“律蒙首领,别急。”
赵大叔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雪,“俺在润疆种过耐寒麦,
冬天靠‘保温棚’就能护住苗,咱们北境也能搭,就是得用点巧劲。”
“保温棚?”
阿骨(丁零少年)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
“是像大秦军营的暖棚吗?
可暖棚太矮,种不了麦子啊。”
赵大叔笑着点头:
“差不多,但得改改——用大兴安岭的红松做架子,比暖棚高两倍,能让麦苗长;
顶上盖茅草和你们的兽皮,再抹层泥,防风又保暖;
里面垒道火墙,不用烧太多煤,保持十度就行,麦苗准能活。”
正说着,墨家工匠曹平扛着预制木架过来了——他刚从巧成城送曲辕犁过来,
听说要搭保温棚,立刻主动帮忙:
“赵大叔,您说咋搭!
俺们带的预制木架,不用钉钉子,拼起来快得很,还能抗风雪!”
一、搭建保温棚:红松为架,兽皮为顶
说干就干,赵大叔画了张简易图纸:
棚高两丈,宽三丈,长十丈,中间留条通道,两边种麦苗,
火墙砌在通道旁,烟囱伸出棚顶。
曹平带着工匠拼预制木架,丁零人则忙着割茅草、鞣兽皮,
阿骨还把家里的旧兽皮抱来,说“给麦苗当‘被子’”。
“木架要埋深三尺,不然开春化雪会塌!”
赵大叔指挥着工匠,把木架的底座夯进冻土,
“茅草要铺三层,中间夹层兽皮,最后抹泥,这样风刮不进去。”
律蒙看着大家忙碌,还是有点怀疑:
“这棚子看着暖和,可雪下大了,会不会把顶压垮?
去年俺们的毡房,就被雪压塌过。”
曹平拍了拍木架:
“律蒙大叔放心!
这预制木架是巧成城特制的,能扛住三尺厚的雪,
俺们还在棚顶加了‘泄雪板’,雪积多了会自己滑下来,塌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