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帝成年后,邓太后虽然没有立即将政权交还给安帝,但她也意识到权力交接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步为这一过程做准备。
在永宁元年,邓太后以“邓氏子弟多骄纵”为由,果断地罢黜了邓骘之子邓凤的官爵。这一举动显示出邓太后对邓氏外戚势力的限制,她不希望外戚势力过于膨胀,以免重蹈窦氏外戚的覆辙。
随后,邓太后又下令让邓氏五侯各归封地,不得干预朝政。这一措施进一步削弱了邓氏外戚的权力,使得朝廷的权力结构更加平衡。通过这些举措,邓太后为安帝日后顺利归政铺平了道路,同时也避免了外戚专权可能带来的政治危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正史中的邓太后已步入晚年。在这人生的暮年,她仍心系国家大事,为安帝的未来谋划着。
为了安抚安帝,邓太后精心为他挑选了皇后——阎氏。这不仅是为了稳定后宫,更是为了展示自己对安帝的支持与信任。同时,她还提拔了阎氏的外戚阎显为执金吾,让其参与朝政,以示“共享权力”的诚意。
此外,邓太后深知制度的延续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于是,她命人整理先帝遗诏以及太后临朝的旧事,将这些宝贵的经验编纂成一部法令集——《令甲》。这部法令集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为归政后的制度延续铺就了道路。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时刻,我的身体却迎来了最后的崩塌。这是我与女君的最后一面,我们交谈了许多。我向她坦白了自己天外来客的身份,以及那些所谓的提前帮助不过是历史知晓的答案。
令人意外的是,作为执政十余载的人,女君对于我的身份并没有表现出好奇或惊讶。她的淡定让我深感敬佩,或许这就是历经风雨后的从容吧。
最后,当我提到带走她的思维记忆时,她竟然没有丝毫的反对。相反,她希望那个被复制出来的自己能够代替她再活一世,体验新的人生。这种豁达与超脱,让我对她的敬意更添几分。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太后的女儿,也就是那位在历史上原本不应该存在的人——同乐公主刘恋,在她年少的时候,竟然爱上了一个宫中的女官。而我呢,其实和她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把事情挑明了。她对我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自然也清楚地知道了她母亲太后晚年的所有事情。
正因为如此,我们俩共同策划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假死戏码。这场假死,不仅可以被视为给邓太后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也能让安帝不至于对太后的事情过于深究和追究。毕竟,即使他真的发现了一些端倪,也不会轻易采取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这其中的潜台词就是:我已经将手中的权力归还,如今的我,就如同一个死人一般。而从明面上来看,太后这个身份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再之后的事,我就无从知晓了。仿佛时间在那一刻戛然而止,所有的故事都被尘封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竟然和历史上的丧礼日期完全一致。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而这一次,我将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短暂而绚烂,却无法留下永恒的痕迹。
时间如白驹过隙,悄然流转。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个注定的时刻——1910 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