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破庙那天,是个阴沉的早晨。王振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个改变他命运的地方,然后头也不回地向京城方向走去。
每走一步,下身都会传来细微的疼痛。这疼痛提醒着他付出的代价,也坚定着他的决心。
经过半个月的跋涉,王振终于来到了京城。巍峨的城墙,熙攘的人群,无不彰显着帝都的气派。他按照地址找到表亲的住处,那是个偏僻小巷里的简陋院落。
表亲王福是个在宫中当差多年的老太监,见到王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你就是马和?”
“我现在叫王振。”他平静地说。
王福点点头:“既然走了这条路,就要忘掉从前。宫里的规矩多,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振住在王福家中,学习宫中的规矩礼仪。如何行礼,如何回话,如何察言观色...每一样都要从头学起。
“宫中最重资历。”王福告诫他,“新来的太监,都要从最苦最累的活儿干起。打扫、倒夜香、洗衣...这些活儿你都得干。”
王振默默记下。比起流放戍边,这些苦算得了什么?
然而,入宫的路并不顺利。王福托了几次关系,都被告知宫中暂时不缺人。
“今年想入宫的人太多。”王福愁眉苦脸地说,“光是识文断字的,就有几十个在等机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振开始焦虑。他身上的盘缠所剩无几,若是再不能入宫,恐怕真要流落街头了。
这天,王福兴冲冲地回来:“有门路了!司礼监的王公公正在招几个识字的太监,我托人把你的名字报上去了!”
王振心中一紧:“司礼监?那不是...”
“对,就是批红掌印的地方!”王福激动地说,“若是能被选上,那可是天大的造化!”
三日后,王振跟着王福来到司礼监外的一处偏院。院子里已经站了二十多个年轻人,个个面色忐忑。他们大多和王振一样,是读书人出身,因各种原因选择了这条道路。
一个身着绯袍的中年太监在几个小太监的簇拥下走出来,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
“咱家是司礼监随堂太监曹吉祥。”他的声音尖细却带着威严,“今天选拔,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选拔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是默写一段《论语》,这对王振来说易如反掌。面试时,曹吉祥问了他几个关于经史的问题,他都对答如流。
“你叫王振?”曹吉祥翻看着他的答卷,“字写得不错,学问也扎实。为什么走这条路?”
王振垂下眼帘:“家中贫寒,无力供养父母,愿入宫效力,以尽孝道。”
这套说辞是王福教他的,既体面又不会引人怀疑。
曹吉祥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选拔结束后,王振忐忑地等了三天。终于,王福带来了好消息:“选上了!曹公公亲自点的名!”
王振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条用血与痛铺就的路,总算走通了第一步。
入宫前夜,王振独自站在院中,望着紫禁城的方向。那里灯火辉煌,是权力的中心,也是他未来要征战的地方。
“马和已经死了。”他轻声对自己说,“从今往后,我是王振。终有一日,我要让所有人都记住这个名字。”
第二天清晨,王振跟着引路的太监,走向那座巍峨的宫城。朝阳初升,给朱红的宫墙镀上一层金光。沉重的宫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发出沉闷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