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诸葛瑾使蜀,求和遭拒

军令刚下,亲卫尚未退下,帐外又有一骑疾驰而来,马蹄翻起泥浆,直抵辕门前。骑士滚鞍落地,声音急促:“江东使者至,自称诸葛瑾,求见都督!”

我手中笔未停,只将墨迹未干的弹药清单轻轻推至案角,目光扫过李铮:“传令前军缓行十里扎营,中军留此接使。神机营即刻布防帐外,若其随从逾越三步,当场格杀。”

李铮抱拳而去。我起身整了整衣甲,未披大氅,亦未设座。帐帘掀开,晨风卷着湿土气息扑面,我立于旗杆之下,手按剑柄,静候来人。

不多时,一乘素车缓缓驶入营门。车帘掀开,走出一人,年过五旬,面如古井,衣冠整洁,青巾束发,外罩麻布大袖袍。他步履沉稳,每一步皆似量过寸分,行至中军帐前,拱手长揖:“蜀中旧人诸葛瑾,拜见都督。”

我未还礼,亦未请入帐中,只道:“兄长远来,若为私情,可留一宿;若为孙权说项,请直言。”

诸葛瑾抬眼望我,眸光微动,似有千言压在喉间,终只化作一声轻叹:“两家本是同盟,何至于此?曹魏虎视北方,若吴蜀相争,岂非资敌?”

“同盟?”我冷笑,“借荆州不还,是同盟?袭荆州杀关公,是同盟?今我北伐,孙权趁虚夺我荆南,也是同盟?三番背信,刀兵未至建业,已是留情。”

诸葛瑾神色不变,语气却沉了几分:“吴主知过,愿归还荆南三郡,另遣子入质于蜀,永结兄弟之好。都督若肯罢兵,东南可安,北伐可成。”

我盯着他,一字一句道:“我若今日收兵,明日孙权再据长江,后日再夺我城池,又当如何?他可曾守过一纸盟约?可曾信过一字承诺?”

诸葛瑾沉默片刻,低声道:“都督手中火器之威,已破皖城,天下震动。然兵者凶器,战者危事。若能止戈为武,岂非万民之幸?”

“万民之幸?”我抬手指向东方,“你可曾见濡须口百姓,因蒋钦水师将至,连夜弃田而逃?你可曾闻陆逊大军北上,沿途征粮拉夫,村落十室九空?今日你来求和,明日他们便要再战。与其反复拉锯,不如一战定乾坤。”

我缓步向前一步:“我只问你一句——孙权可愿献土归降?可愿解甲释兵,奉蜀正朔?若不愿,休谈和议。”

诸葛瑾闭目,良久方睁:“都督之意,可是非要江东寸土不存,方肯罢手?”

“非我要江东亡,”我声色不动,“是天命归一。你我虽有血亲之谊,然各为其主,今日相见,已是破例。若孙权尚存一丝明智,当知何去何从。”

帐外风起,军旗猎猎作响。远处前军已开始拔营,铁履踏地之声隐隐传来。一名亲兵捧来一匹蜀锦、一坛米酒,置于案上。

我命人将礼送出:“此非军资,乃弟奉兄之物。请归告孙权——顺者昌,逆者亡。我军东进,不再止步。”

诸葛瑾看着那坛酒,未伸手接,只深深看了我一眼:“你变了。”

我没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