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海市蜃楼现,异象指边疆

陆昭醒得早。天刚透亮,他从床榻上起身,没惊动旁人。昨夜风大,吹熄了两盏灯,剩下那盏也熬干了油,灯芯焦黑地歪在一边。他走到案前,手指碰了碰铁匣的边角,凉得很。

影堂的人来得也早。一名密探低头站在门外,声音压得低:“渤海渔民说,昨夜海面起了楼台,旗幡飘着‘袁’字。”

陆昭没应声,只问:“叫了几个人?”

“三个老水手,都是甄家商队跑过海路的。”

“带进来。”

甄宓听见动静也来了,发间只插一支玉兰簪,衣裳还没换。她进门就问:“真有空中城池?”

“先听听他们怎么说。”陆昭坐下,手搭在案沿。

三个水手被带进来时还在抖,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其中一个年纪大的开口:“大人,小的跑了二十年海运,没见过这等事。那楼台浮在海上,金瓦红柱,还有兵卒走动。可眨眼又没了,只剩雾。”

第二个接话:“我瞧得清楚,东边第三座塔楼上挂着一面旗,风吹开一半,是个‘袁’字。”

第三个声音发颤:“不是自然起的……那光不对。像是火堆照出来的,可海上哪来的火堆?”

陆昭听完,转头看赵云:“你怎么想?”

赵云站在门边,手按刀柄:“匈奴巫师会用烟阵造幻象。以前在边关,有人见过沙地上现出整支骑兵,其实是火把和薄纱布搭的局。”

甄宓点头:“《淮南子》里提过‘气蒸成楼’,说是湿气遇热,能把远处景物映到天上。但要让三个人同时看见一样的东西,还得带旗号……怕是人为。”

陆昭站起身,在屋里走了两步。“袁绍喜欢借天象做事。去年说太白经天,是他该掌兵权;前年闹蝗灾,他说是汉室失德。这次弄个海市蜃楼,恐怕也不是为了吓唬渔民。”

他停住脚:“把图给我画出来。”

工匠很快拿来一张粗纸,按水手描述勾了个轮廓。楼台连片,中间一座主殿最高,四角有塔楼,旗幡位置也标了。陆昭盯着看了许久,忽然问:“清河大营什么布局?”

甄宓立刻明白过来:“四塔拱卫中帐,主将居正中高台——和这图一模一样。”

赵云皱眉:“可清河离渤海几十里地,谁能在海上看清军营?”

“没人能看清。”陆昭笑了,“所以这不是给人看的,是给懂的人看的信号。”

他拿起笔,在图上一圈圈划线。“风向是东南,时辰是戌时末,光线来自西岸。他们用了火堆反光,把营地影子投到雾墙上。南匈奴懂这套手法,袁绍出地盘,两家合演一出戏。”

甄宓接过图,用算格重新分块。她手指停在左下角一座矮塔上:“这里的投影偏了七寸,按角度推回去,影子落点在边疆一处废烽燧。”